过年回家,最让我惊讶的是小表弟。
这个千禧年出生的家伙今年高二,去他家的时候他刚睡醒,床边摆了一堆儿书。之前超级腼腆的家伙对着我吧啦啦说了一通话:要参加化学奥赛,要自主招生......然后说不去北京上海了,方便面太贵。我一口老血,和他说,去吧,考上了你四年的方便面我包了。
在老家,学习还是第一位的啊。不只老家吧,北京也是呢。中国几千年以来都这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为什么呢?因为,读书是条捷径。
捷意味着走的路少,意味着吃的苦少,意味着可以偷懒。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读书付出的努力和其他社会性工作相比,真的不值一提。但它给你的平台很高,你可以付出较小而达到相对较高的层次。
但社会不会把你的路堵死,你如果读书不好但够勤奋,也可以过的不错的。读书更多的情操、修养、逻辑,而不是生存技能。一个读过书和没读过的仅仅区别在于表面,而不是实际。
就像包子铺和咖啡馆。就像开包子铺和开咖啡馆的。一样都是买卖,一样都为了赚钱,只是看上去咖啡馆更曼妙。
妙就妙在这个“看上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调、感觉。
所以读书还是有用的吧,起码在我们还不能走万里路的时候展示给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然后培养我们的感性、思维。这些感性和逻辑比做对多少题、背多少诗词重要的多。
所以比拿诗词大会冠军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风雨大作,我和猫窝在家里。
所以比奥赛获奖更有趣的是一直有方便面吃还是去个自己心仪的大学。
还有,你在看我的小文,我在等你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