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当怀1/3诗心,1/3匠心和1/3童心。诗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脚踏实地,童心是尊重本性。
仰望星空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生的过程,更如诗歌创作一样,期间充满着艰苦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
这里的诗不是一种文体,不是一种身份,是话语间透漏一点意趣,是像诗人一样的情怀。幼儿教育是师幼之间的相遇,老师是孩子人生的启蒙教师,幼教能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一生的基础,更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中国文化是最有内涵和智慧的,我也总在孩子用餐、午睡前念上一句“食不语,寝不言”,孩子犯错后说一句“没关系!我们学习‘不贰过’”……说得多了,孩子们也渐渐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一次孩子们听《西游记》,听到孙悟空偷吃人生果,小方吟了一句“手可摘星辰,摘一个人参果给邢老师,让邢老师长生不老。”我还时常对孩子们
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要做一个终身成长者,努力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也许那么小的孩子很难理解这些语言!?我相信可多年后的他们会领悟其中的真谛,就像现在的我却依然记得老师对我们种下一颗“成长型思维”的种子,这颗种子直到我工作才深入理解!
脚踏实地
匠心就是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对于教师,匠心是要有一颗纯粹的教育心,专注于影响好每一个孩子。教育看似重复劳动,其实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没有一把万能钥匙,是通解所有问题。
去年又迎来了一批新生入园,在这个班我遇到了一位非常“特别”的男孩子,他叫乐乐。入园一个月,他的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协调能力等都还是远远低于同龄的孩子,甚至还有攻击行为。总能听到孩子说“乐乐打我”“乐乐撒尿在裤子上”“乐乐...”,教室里总听到孩子告状的回音,可乐乐总不能开口表达自己的意愿,总用一些过激行为表达自己的不开心,那一个月班级里的教师身心疲惫,不知如何解决孩子存在的苦难。
我不想放弃这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于是我查阅了各种书籍,从孩子出生方式、生长环境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发现乐乐缺少更多见的是爱和陪伴,因此造就了他一系列不良行为。
语言是孩子各领域发展的基础,经过慎重的思考和多次的沟通,家长和我们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一条统一的教育战线。从孩子的语言抓起,在家父母每天多用语言与孩子进行口语的互动,多有眼神的触碰,达到亲子间的心与心的交流。
在园我
每天坚持放慢语速,对乐乐一个字一个字交流,让他听清楚,让其模仿简单的句式,在让其他幼儿带着他一起活动。这样持续了一个月,小家伙似乎慢开始新成长,有一天他主动叫了一声邢老师,那一刻知道所有努力要开始开花。
现在的乐乐学会了很多话,他会为他做错事说“邢老师,对不起嘛,我不是故意的”,或因老师的批评会说:“邢老师我爱你嘛。”甚至开始会思考和提问“邢老师,干嘛要下雨呀?干嘛又不下雨了呢?……”
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都有着鲜明的特性,每一个都是世间的孤品。我更相信这孩子要从0到1完成蜕变!
尊重本性
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要以儿童心为本,尊重儿童的天真,淳朴活泼的生命自然状态。本于孩子爱好游戏的天性,我们要有心无痕的去引导他们。
在幼儿园里,所栽种的树木不多,到了秋天,能收集到的落叶很少,孩子们总能找到很多落叶堆起来,把所有积攒起来的树叶全部往上扔,边扔边叫“下雨了”,一看这就是儿童的本性,应按照孩子们的天性去享受当下的快乐!
因此我带孩子一起拾落叶,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边拾边数,学会点数。又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树叶的形状和颜色。
智慧的教育是为孩子们种下不同的种子,待他们需要时种子就发挥了作用。孩子的言行影响着我们如何实施教育,成年人早已领略过眼前的世界和美好,可却忘了这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钥匙。
师者,当有诗心、匠心和童心,用诗心指引,用匠心行走,用童心发现。若没有诗心,便难以萌发美好的教育理想;若没有匠心,美好的教育理想便会多半流于空想;若没有童心,美好的教育也失去了灵魂,只有三者都能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