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款叫做“你的左右脑分别有几岁”的小测试在朋友圈里面刷屏了,起初看到大家都在玩,我也抱着好奇的心态点进去测试了一下,觉得趣味性还是挺强的,当然测试结果也能够让人接受。今天在网上看到“左右脑年龄测试火爆网络 专家:无科学依据”这则新闻后,发现这个小程序背后值得思考的东西远远超乎了我所看到的这么简单。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小测验,打开微信朋友圈就会看到好友纷纷发布一张带有“我的结果是左脑××岁,右脑××岁”字样的图片,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就可进入测试。在测试中回答一些“这个男人的眼睛在一条直线上吗”的图形观察题,就能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很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测试结果,比如“左脑46岁、右脑19岁”,结果分析是:“如同一个睿智的智者,思考方式老练深刻。”这些分析大多持褒扬态度,因此很多网友表示认同。关于后来记者亲自测验这个小程序发现输入相同答案得到不同结果也好,程序员分析小程序的源代码得出年龄的计算函数是系统随机值也好,更甚者专家说心理学上根本没有左脑年龄和右脑年龄这样的说法也好,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还是迎来了无数网友的追捧,它无疑是成功的。我试着从产品的角度简单分析了一下这个小测验的设计:
我们的诉求: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的IQ是多少,是像别人口中说的有点傻还是其实自己很聪明?
分析诉求:通过一些测试题来作为评测的依据,但是测试的结果所有人都能接受。分值高了还好,如果分数太低了发出来就容易让人笑话,纯属自取其辱,更不愿意分享给朋友,达不到友好的传播,毕竟传播的前提就是首先要达到传播者的预期,他才愿意去传播,其次就是能够勾起被传播者的好奇心,让他主动接受传播者的传播。
设计方案:将大脑“巧妙并创造性”地分成了左右脑,各给了一个年龄作对比,这样有高有低,自己跟自己PK,不仅化解了尴尬,而且左右脑的概念让人更会联想到科学的解释,无形中增加了认同感和神秘感。设计风格效仿微信聊天,简单上手又贴近用户习惯,达到最佳用户体验。
程序开发:大脑的年龄由系统随机值生成,这个年龄数值的好处,是可以让人浮想联翩。年纪大的人测出大脑年龄年轻,自然很高兴,自觉童心未泯;而年轻人的大脑年龄大,又会自我感觉很成熟,少年老成;所以大家各得其所,都很高兴。除了年龄值之外,中间还有一段评语,这个评语深得大多数所谓科学测试之精髓,还有前朝算命摊子的语言技巧,评论模棱两可,挑剔中微有吹捧之意,让人读了如沐春风,又不禁低头思索,思索之后依然感到如沐春风。
分析过后,有没有发现一切都是按照我们的习惯设计好了,就等着我们作为用户来使用它?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界定,所谓习惯,就是一种“在情境暗示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是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就做出的举动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产品和服务正在改变我们的一举一动,而这,正是产品设计者的初衷。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设计了。科学家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设计好的全息世界里,换句话说我们可能是某个外星族群所设计的一群超级电脑所产生的全息程序。很简单,你以为你看到的是新闻是闻所未闻的,其实是国家能够公之于众并且想让你看到的;你以为结婚生子是人生大事,其实是万物生殖繁衍维持生态平衡的必经之路;你以为手机APP的操作是按照你的习惯去设计的,其实是它被设计好了以后让你自己去适应它(某宝为例,先注册,再登录,接着挑选商品加入购物车,然后提交订单,最后立即付款)。
再试想一下,你做一件你平时根本不会去做的事,你就会发现,你的身体不受控制,根本做不成。比如我叫你把手机充电器放进床头柜里,你要么就没有床头柜,要么就懒得去拿充电器。香港演艺圈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演员依照写好的剧本表演,观众看到该笑的地方就笑,该哭的地方就哭,更夸张的是现在好多电视剧在笑点之处添加“哈哈哈”的音效,在催泪感人情节处添加悲伤的背景音乐。其实这些都是设计好了的。这让我想到在《楚门的世界》中主人公的出生、成长,一切的喜怒哀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包括他的死亡,都将在一个被人为操纵和设计好的舞台上上演,并被无以计数的生活于光鲜富足的现代世界的男男女女们驻足观看。
有人说打破这个世界平衡的人就会被抓去做实验体,其实我们也不必恐慌,就算周遭的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是虚假的,只要人性尚存,心灵是无法被永远操纵的。愿每个成长中的你能够越来越理智,跳出设计的陷阱,以观察者的身份冷眼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