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期约练挑战第54次,本周第5次
早上参加了王老师,张老师,刘老师组织的《追踪问句》练习,以前学东西总是有似懂非懂的感觉,聆听了这几位本来就很资深的老师们的讨论分享后,感觉一下子对所学的理论清晰具体了很多:
1追踪问句通常使用在咨询快结束,来访者已经找到了愿意尝试的行动方向时。
追踪问句的作用一是能够促进来访者将准备行动的具体细节思考出来,二是督促来访者将咨询时的收获怎样持续运用,具体落实到生活中,从而强化来访者的行动力和计划的落地可行。
追踪问句可以和开展一小步的评量问句结合:你打算从哪一小步开始你的计划呢?
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一分,你会从哪里开始行动呢?
追踪问句的层层递进的逻辑脉络:
日后如何提醒自己继续维持→别人看到什么就知道你的改变在继续维持?→如果你能继续维持,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你看到什么就会知道,自己一直维持在进步轨道上?→看到什么,就知道自己又进了一步?其他人又如何知道?→需要什么才能使你在咨询中的收获发挥到极致?
2在咨询中,来访者不一定要跟着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去回答,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节奏,思维脉络去进行,这时咨询师一定要提醒自己,来访者为大,既要接纳自己,不去自责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问对,稳住自己;也要接纳尊重来访者,去跟着来访者的思路,贴着来访者的话题去探索,咨询中只要来访者开口,不论说什么,咨询师都需要从中捕捉到他语言当中的关键词,然后和来访者就这样关键词去深入探讨他在意什么,想要什么。
二、第四期约练挑战第55次,本周第6次
上午继续参加王老师组织的box1-3的逐条讨论。这回郭老师,王老师在表述自己理解同时,穿插了几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样我的理解更深些了。
11不去猜测当事人的弦外之音,当自己听到对方语言中的“弦外之音”时,要用好奇三问的方式,请他具体化说明,咨询师绝不可以用自己的猜测和预设去询问他或主观断定。
若对方认为我们的语言中有弦外之音并用他的主观猜测来评价时,我们要做的是先稳住自己的情绪,相信他这么做一定有他重要的理由和道理不急着去辩解,“遇事憋三秒,让真相飞一会”,每个人站在他的角度里都是対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接住他的情绪后,好奇他的想法,先跟后带。
12积极寻找什么是有效的,而非什么是有问题的。
问题思维模式下的人是悲观消极的,常常会有无力的绝望感,因而也就失去了改变的动力。而优势思维下,当一个人看到自己能做的,已经做到的,自我效能感(我可以做的到的感觉)就会出来,从而提升了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量。
关注什么就会强化什么,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总是强化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当事人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但我们常常缺乏一双欣赏美的眼睛。所以关键是怎样才能关注到对方的正向,这就需要降低内心的期待,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将一个大期待的实现分解成N个小阶段里程碑的到达,看到当事人细微之处的进步,将其不断通过好奇如何做到,欣赏加以放大强化,从而激发出当事人内心的能量。越是聊他做到的,他的眼睛会越放光。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爱与规则并行,父母和孩子要共同商量出规则,然后,温柔而坚定地坚持。
13当事人已经拥有问题解决之道了,他只是需要咨询师协助他发掘出来。
这一条前半句讲的是“信任”,我们是否发自内心地相信当事人对他自己最了解,是解决他自己问题的专家,是否相信当事人的内在一定蕴藏着解决问题的勇气,资源,优势,能力和策略?一个人被足够信任时,他对生命的主动权就激发出来了。
后半句讲的是作为咨询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要做的是帮助你知道”,一个咨询师能够放下已知心,不用自己以为的去控制对方,保持“Not knowing”的状态,保持对来访者生命经历的敬畏和好奇,这不但能让来访者感受到了并尊重,更重要的是让他获得了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掌控感,从而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郭老师总结的金句:相信相信的力量。当事人的内在是有答案的,只是暂时被负面情绪或想法掩盖住了而已。
咨询师的工作是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帮他把眼前迷雾拔开,迷雾之下定有宝藏。
最近跟着王老师组织的约练活动,结识了好几位能量很高,能力很强,勤奋又谦虚的老师,感觉自己真是太幸运啦,搭上了他们如此踏实精进的约练之车,受益匪浅,感恩遇见!
三、第四期约练挑战第56次,本周第7次
晚上8点朱老师带领中24的7组成员一起进行了box1-3约练
新的收获:
对第7条,是中度认同,咨询师可以猜测当事人表述语言背后的弦外之音,猜测之后可以温和地去澄清,而不能预测,将猜测的当作事实。
对第13条,若当事人急着要答案或结果,咨询师刚开始时需要降低他的期待。当事人若执意要建议,咨询师可以用出选择题方式,让来访者自己选。若来访者是孩子,咨询结束时,咨询师要及时和家长交流,调动起家长的力量去怎样支持到孩子。
对第16条,增加当事人的选择空间,是指让来访者卷入参与到自己生命中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让他决定怎么办,ABCD,哪一种方式比较适合你?来访者自己梳理出来的想法,对他本人更有意义,他自己想出来的,对他而言是反思是领悟,咨询师想出来并建议来访者去做的,对来访者而言是被要求和控制。(猫鼠对立关系)
所以和当事人建立出和谐的链接关系,让当事人明白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时候,咨询师(家长或老师)用请教当事人的姿态,把他视为专家,请教他该怎么做——
“我相信你也希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绩(目标一致),那假如你是老师,(请教姿态)你觉得该怎样调整好复习功课和玩手机之间的关系呢?”
一个人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去执行时,会比执行别人要求的更有动力,同时若实现了也更有成就感。(自我效能,内在确认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