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四年级的儿子对历史感兴趣,尤其是三国历史,他总爱看历史书,尤其是三国时期的。三国演义看了儿童版本好几本,中国历史也看了好几套了,现在正在看林汉达写的历史书。
他有时候给我讲历史故事,有时候问我知不知道某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有时候会问我知不知道某个历史人物为什么做什么事。
真是个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孩子!
我们的生活也因为他对历史的研究而丰富多彩。
有时候,他问我知不知道“负荆请罪”的故事,我说“知道。不过我是上高中才知道的,课本上学的。”我们心里各自感慨。
有时候,他问我知不知道“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我听着就觉得好奇,“不知道,你快给我讲讲吧!”然后他讲了故事,我长了见识。
有时候,他问我“吕蒙为什么要杀关羽?他不觉得关羽很厉害?曹操都没有杀关羽而是劝降呢?”
“也许就是因为关羽厉害,吕蒙好不容易追上了他才要杀掉他吧?”我也想不很清楚。我们俩就一起问万能的百度。然后,哇!原来人们对此问题已经有这么多思考了呢!学习了!
昨天他问我“班门弄斧是什么意思?”他问过我鲁班和墨子的事,也知道鲁班是木匠。怎么会不知道“班门弄斧”呢?心里纳着闷儿,可能不知道斧是什么吧。
我一边说“跟'关公门前耍大刀'一个意思。”“关羽你想呀,就是用的青龙偃月刀,是最会用刀的了,有个人不自量力,跑到关于面前耍刀,不是很可笑吗?斧子呢是木匠的干活家什,有人在鲁班门前卖弄不是一样吗?”
本来我讲的很自嗨,可是突然想到对于本就不事张扬的孩子来说,这样可不是因材施教。
想起我小时候接收到的,那些根深蒂固的绝对化信念,让我刻板固执了好多年。一定要把事情的两面性展示给孩子,没有固定不变的对错,也没有那个观念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对的。
然后我们一起思考了“真的不能班门弄斧吗?”那要看自己的发心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为了找鲁班去显摆自己弄斧的技能有多高超,那真的是不知好歹,自讨没趣。
但是如果是找到鲁班门前,弄弄斧,是想让鲁班祖师爷给指点指点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有哪里可以改进的,那就是值得赞成的做法。
哪一个人要想进步,不需要老师给指点呢?一个积极上进的年轻人,找到专家指点迷津,一定会成长的更快。又和自己喜欢的专家交上朋友,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呀!
“儿子你真是善于思考,督促妈妈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进步。”
孩子紧接着又问了“为什么武林中人会友都是要打打呢?”
“哦。你说的还真是!文人以文会友,武林人就更明显了,要以武会友一定要打打才行呀!”“那打,也不止为打,也叫切磋切磋,或者互相学习下对方长处。”
看来喜欢弄斧的人,还是找到班门弄弄斧比较好呢。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私房课第5篇,1046字,共65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