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9是烂尾之年。
《权游》跌下神坛,《X战警》遗憾终局,《黑衣人》空有性感,《黑镜5》更是不比当年。
气得粉丝们纷纷不敢相认。
但要说数十年如一日,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还真的有一个。
那就是BBC纪录片。
从《地球脉动》到《蓝色星球》,从《王朝》到《假如动物会摄影》,每年都有新片刷屏,美到令人窒息。
瞧,今年份的洗眼神作,如约而至。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一旦出手从不失手——
《行星》
The Planets
毫无意外,口碑一如既往地爆棚。
一季完结,豆瓣评分9.6高居不下。
IMDB也高达9.3分。
烂番茄新鲜度更是100%。
打从第一眼鱼叔就被它俘获了,真是一部好听+好看的神仙纪录片!
片头曲是Muse乐队的《The Void》,迷幻又病娇,一秒抓人;
这次的解说员,不是老爵爷戴维·阿腾伯格,而是呆萌又性感的后起之秀布莱恩·考克斯。
一个集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流行乐队键盘手、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BBC主持人于一身的斜杠中年。
随手一甩,就是9.2分的《一夜谈星》,9.5分的《宇宙的奇迹》,9.5分的《太阳系的奇迹》等高分佳作。
画面,由奥斯卡级别的特效团队Lola VFX操刀,帧帧可以截成壁纸。
动起来更有冲击力。
若说精彩程度不亚于好莱坞大片,绝不是夸张之词。
主角更是不得了。
掰起手指头算,个个都是年纪几十亿岁的「老戏骨」:
在太阳系中历经沧桑,却独具魅力的八大行星。
大家都知道,不同于生机盎然的地球,其他七大行星都不适于人类生存。
但鲜为人知的是,有些星球曾经拥有良好的天然条件,差一点儿就孕育出了生命。
当它们的命运变迁被呈现在银幕上,鱼叔只能用「叹为观止」四个字来形容。
拿水星举个栗子。
别看它如今距离太阳最近,正午时温度高达430摄氏度,夜晚时骤降到-170摄氏度。
被戏称为真·冰与火之歌。
事实上,在水星诞生之初,它运行的轨道很接近地球。
换言之,它是有机会形成简单的生命系统的。
但是,星体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星体间的引力作用而移动。
星球们仿佛具备意识似的,你推我搡地争夺最佳生存地位。
然后,就在一个历史瞬间。
「砰」,某个大天体把水星推向了太阳的方向。
伴随着剧烈撞击,水星表面留下凹陷的陨石坑,地壳地幔也散落在太空中,只剩下小小的核心...
场面之惨烈,仿佛上演了一出《星球大战》!
有意思的是,水星被剥离的「残骸」被保留了下来,催生了早期的金星。
金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启明、长庚或者太白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仅次于月亮。
之所以有这么强的亮度,是因为它被极其浓密的云层笼罩,因而具有超高的反射率。
更了不得的是,云层还确保了金星地表温度恒定,让「生命之源」海洋得以汹涌流动。
然而,金星也是命途多舛。
随着太阳日益老化,温度变得越来越高,金星接收的热量也随之升高。
这时候,高密度的云层从优点变成了短板。
它令「温室效应」更加失控,大气温度越来越高。
很多时候雨水还没降落到地面,就已经蒸发殆尽。
如今,金星的温度比水星还高(457摄氏度),是八大行星中最热的。
不光是星球自身的故事跌宕起伏,星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令人为之惊叹。
有「太阳系教父」之称的木星,对其他星体的影响非常显著。
作为太阳系体积最大的气态巨行星,曾经因为引力作用向太阳的方向迁移。
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20倍,产生的破坏力有多惊人可想而知。
一路披荆斩棘、势不可挡、长驱直入,像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般横冲直撞。
为了清理出一条朝着太阳的通道,而对其他星体造成了核弹级的伤害。
「木卫一」中成百上千的熔岩湖和巨大的火山羽流,就是木星「潮汐加热」引发的。
这样下去地球难免遭殃。
不幸中的万幸,在太阳系的外层,土星正在形成。
这枚太阳系第二颗气态巨行星,开始对木星发出制衡,促使木星又向外迁移。
在木星穿越「小行星带」的时候,把富含大量水和冰质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回太阳内侧。
为那时气候干旱的地球,带来无限的滋润和生机。
今天我们的地球能够被称为「水世界」,竟是得益于木星的大迁移。
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更神奇的是,木星还是太阳系的守护者。
它能够利用自己的引力屏障,为其他行星阻挡太阳系外的威胁。
大约在100年前,一颗直径4000米,重170亿吨的彗星,超地球猛冲过来。
结果被木星的巨大引力俘获,并在潮汐力的作用下炸得四分五裂。
破坏性有多强大呢。
相当于6万亿吨TNT炸弹的威力,造成了木星上空直径12000公里的黑云层。
不得不说,地球实在是太幸运了。
它能够安然无恙地存在至今,有太多太多的偶然因素共同造就。
在整个宇宙中,它不过是阳光偶尔掠过的一颗砂砾;
但在这颗微尘之上,却写就了无数壮丽诗篇,成为荒漠中唯一的绿洲。
然而,它会永远安享阳光,还是终会走向灭亡?
很抱歉,答案是后者。
即使我们察觉不到每天细微的变化,但太阳的老化是不可逆转的。
根据科学家推测,50亿年后太阳核心的氢燃料会耗尽。
之后,它的外部边界将会膨胀,进入「红巨星」阶段,向外扩张数百万公里。
水星首当其冲会被吞噬,金星也会迎来生命的终结,地球也极可能在劫难逃。
届时,作为地球子民的我们会逃出生天还是回天乏术呢?
乐观者认为,人类在地球毁灭之前,已经找到下一个文明栖息地。
它极可能是大小和行星相当,充满氮气和甲烷,有构成生命有机化学成分的泰坦星(土卫六)。
泰坦星表面温度低至-180摄氏度,充满水冰巨石和液态甲烷,甲烷推动冰石,沿着山间溪谷流下,进入开阔的洪泛平原。
或许在太阳温度升高后,巍峨的冰山会融化作汪洋,成为人类宜居的环境,就此改变太阳系的命运。
一集液态甲烷世界,比一季权游更精彩!
而悲观者认为,我们必须正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地球文明是非常特殊的,压根没有合适的星球移居。
关于人类文明的独特性,鱼叔想起《晓说》里高晓松和刘慈欣的一次讨论。
高晓松问,我们始终没有发现外星文明,是因为它们太落后了还是太先进了?
刘慈欣回,不是它们太先进或者太落后,而是可能在整个宇宙里,真的只有我们一个文明。
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们和地外文明没遇上。
因为每个文明的寿命都是很有限的,也许不存在延续上亿年的文明。
一个文明诞生了,覆灭了,下个文明诞生了,覆灭了,彼此没有交集。
外星文明的消息来不及传到地球,外星就灭亡了,反之,地球文明的消息来不及传到外星,地球就灭亡了。
无论是寿命有限说,还是地球独一论,都警示着我们应当万分珍惜自己的地球子民身份。
我们肩上担负着研延续人类文明的责任。
诚然,在宇宙面前,人类渺如尘埃。
但弱小不是不作为的借口,更不是可以随意践踏的挡箭牌。
塑料垃圾,核能泄露,温室效应,水源污染,臭氧破坏,物种灭绝......
桩桩罪状,难辞其咎。
大刘还有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保护环境与自然,从来不是保护地球,而是保护我们自己。
不做地球之癌,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