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被体制化”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有感(2)
本周末,在家又看了一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其中肖申克监狱里的那名老图书管理员(外国人的名字,老是记不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被体制化,用电影里瑞德的解释就是:起初来到这里,恨它;而当你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就离不开它了。这位图书管理员,就是明显被体制化了的代表。它在肖申克监狱呆了50年,他有文化,管理着图书,貌似在这里活得挺有面子,他也非常适应这种生活。以至于当得知自己刑满即将释放,就拿出了刀子,对一名狱友进行要挟。他想再次当杀人犯,然后一辈子都不离开肖申克。
从肖申克出来的这位老人,被安排了处所,还有一份在超市装袋子的工作。装袋子,在常人看来如此轻松的工作,可对于他来说,完成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甚至频频出错,怀疑超市的老板不喜欢他。每当这个时候,他就特别想重新回到监狱。怎么回去呢?杀了超市老板吗?可惜这一身老骨头已经没有了杀人的能力。无奈之下,这位老人只好一死了之。读着他的遗书,肖申克的狱友们都表示痛惜。瑞德说:“他应该死在这里。”
看着这位老人的遭遇,我也想到了自己。自己难道不是被体制化了吗?
尽管当初踏上三尺讲台的初衷是向上向美的,可是,青春年少,一听到其他人的工资待遇如何高如何好,还是想一走了之。特别是在十年前,当遇到一班调皮鬼整治不了的时候,我焦虑万分,我知道离开教育体制,我条件还不够(从师范毕业到现在,从一个学校离开,再进入另一所学校,没有社会经验。除了教学,我好像什么也干不了)。那怎么办?离开我现在的岗位也好啊!我战战兢兢地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恳请校长让我教副科,我真的不想当班主任,不想教语文了。
感谢校长对我的请求置之不理。我也慢慢走上了教师专业成长之路:阅读、朗读、写字、写文、研究课例,成了我的每日必修。慢慢地,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我的语文课也时不时地有亮点出现了!特别是在三年前,经过我的努力,评上了中高职称,工资也比以前涨了些。
现在,班级活动风生水起,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每天早晨上班,学生的一声“老师好”伴着朝霞晨光;下课走在校园,时不时会有孩子跑过来跟我打一声招呼,扭头就跑过去玩了;有的是以前教过的学生,几天不见,再见的时候非得一头扎进我的怀里,非得让抱抱才行……
我每天享受着这样的生活,感觉当一名小学老师,真的挺好!如果现在有人给我很高的工资,很好的待遇,我对毫不犹豫地拒绝他:“我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