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民安写的一本对现代性的综述性质的小书。看完整本书,可以把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描述现代生活这一现象、阐述和分析现代性原因、指出现代性未来的走向。
第一部分,作者通过波德莱尔、西美尔、爱伦·坡、马克思等等视角,对现代生活进行了一个侧面的描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着这样特点的现代生活:都市化的、世俗化的、短暂的、偶然的、过渡的、碎片化的、有着感官刺激的、物质丰富的、孤独迷失的、焦虑的、断裂的、动荡混乱的、矛盾性的、冲突的、挣扎的……
第二部分,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部分,如果第一部分意在描述现代性生活现象,那么这部分则是作者详细地分别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角度三大角度进行诠释和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和动因。当然,这三个角度不是分开的,而是互相促进交织在一起最终诞生不同于中世纪的现代性。
先从经济角度来看,现代生活的经济则是资本主义。作者列举了几大经典话语来分别阐述:马克思,韦伯,桑巴特,福柯。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劳动力作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的开端。与马克思不同的是,韦伯认为正是从宗教改革这一线索——基督教(天主教)到新教(清教、加尔文教),发现了清教改革,即去天主宗教的神圣性,神性原则转向金钱至上的世俗化教义——理性的精神然后慢慢演化出了资本主义。而桑巴克则更是从奢侈品消费的生活习性得出资本主义,不过这一理论漏洞较大。至于福柯,他更是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权利技术的利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刻画。古典的权利是暴力的,是通过折磨身体实现的,用一个字概况就是“血”;现代的权利是规训的,是通过改造灵魂实现的,也用一个字来概况的话,那就是“性”。
再从其经济伴随而来的政治观念来看。上面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的起源,下面讲述的是自由主义的思想脉络;资本主义是经济形态,其根源驻扎在宗教改革,自由主义是政治形态,它的根源显然是文艺复兴。劳作而苦行的新教徒,从经济和生产上成为工业资产阶级的先驱;享乐而自尊的人文主义者,则从思想和政治上成为启蒙运动的先驱。作者也是列举了几大中流砥柱的经典人物,例如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了。在古代那里,人的自然本性(德行和善)是一种自然秩序、自然法则、自然尺度,而不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意志和激情。
马基雅维利的理论来一个哥白尼式的转变:政制和统治是最高目的,德性屈从于政制,政制的实践可以将德性弃置一边。也就是说,政治社会是建构而来的,这是一个现实如果统国家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幻想的应该如何统治国家的问题。霍布斯则开创了“契约论”的传统,他同意古人所说的政制要基于自然法则,但将其改头换面成了人的自保本能、欲望和意志,而不是什么客观秩序,它变成了自然权利。通过霍布斯的契约论,人们放弃自律权,心甘情愿接受人间上帝(强大的君主)的管制。洛克则进一步发展了自由主义,将字然权利的内容从人的自保本能变成财产权,让霍布斯的君主退位,召唤出一个分权制现代政府的雏形。这一雏形的现实则是通过孟德斯鸠对洛克的阐释性过渡变成了美国的《独立宣言》。而卢梭看到了霍布斯式的从属于自然的人是被欲望主宰的,是自私自利的、残暴的人,因此其对此大加反击,提出一种新的自然人性观: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自然状态中保存着两种基本激情:保存自己的欲望和对同类的苦难的同情和怜悯。自由是这种自保而有同情心的人性的先天产物,然而文明社会的私有制构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用奴役和枷锁束缚了人类。然后,卢梭采用个人积极参与的“普遍意志”代替绝对君主,绘制出了共产主义的最初雏形。此时,19世纪之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成为现代世界比肩的三大意志形态,延续至今。
最后从其社会文化特征之一的民族特征来看。作者介绍了三位大家,盖尔纳,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和汉斯·科恩。盖尔纳从经济的工业主义的角度解释民族主义的来源:民族主义诞生在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向现代社会工业机器生产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工人的流动性使等级秩序和障碍消失,同时社会分工需要技术上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仰仗于基础性教育。教育给了人们一种共同沐浴的文化,社会成员由此得以呼吸、交流和生产。于是,工业主义——文化教育——国家的逻辑过程,其终点便是民族主义。同质化的文化是通过国家,并且在国家内部被保存。除了盖尔纳的经济角度,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从文化体系角度对民族主义作出的解释是:民族主义的出现源自于两股力量的此消彼长,宗教共同体和王朝在历史的浪潮中身退谢幕,对于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时间观”:新的时间观,是本雅明式的同质的、空洞的时间观,“一种过去与未来汇聚于瞬息即逝的现在的同时性”。在这种横向的同时性中,宇宙和历史,世界和人类并没有区分,人们按照共同的时历标准,来判断他人和事件与他的同时性。对应的是从前宗教共同体中的时间观,也有同时性,但这种同时性是纵向的,是与时间并进的,是预兆性和启示性、垂直地关联到神谕的,这种时间观必然指向上天的神的一统性。此外,印刷资本主义的出现,也决定性地形成了民族主义的观念。全民享有的共同的书面语言的印刷刊物加强了民族成员间的关联印象,尽管互不相识,然而能够形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第三部分,作者讲述了现代性的内部冲突。现代性的经济基础是英国工业革命,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是法国大革命,其表现是自由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经济。反现代性的主张主要有三个层面:①政治经济上——共产主义;②文化上——浪漫主义、现代主义;③哲学上——尼采、海德格尔
德里达……
二、我的感触
1. 原来工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不同的概念呀。
2. 亚当斯密那双快不见的手是不是涌现出来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只能在更加高的维度才能解释吧。
3. 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对现代国家的形成的思想很有意思,再次看到了思想的力量。
4. 我们是生活在符号世界中的,而人与人的分层和归属则是通过文化符号差异的想象构建出的。
三、本书特色
作者的语言风格,遣词造句,逻辑等等都非常精彩,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个艺术品。
现代社会的资产阶级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勺‘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他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情、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属于法律、死亡、违禁、象征和绝对王权,那就是血;而性则属于规范、知识、观念、训练与调节。”血和性的象征差异,就是杀戮和救治的差异,是残暴和人道的差异,是否定权力和肯定权力的技术性差异,是绞刑架和监狱的差异,是禁闭所和疯人院的差异,是17世纪和19世纪的差异,最终,这就是古典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异。
四、我的看法
是一本很好的现代性入门书,当然,如果你了解哲学史,那读起来就更加享受。
参考:现代性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