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36计 | 以逸待劳

文|裴中和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我们先来看它的内容和按语:

内容: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按语: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我们先看第一句“困敌之势”,此处的“困”有两层意思,狭义上指使敌人身体困倦疲乏,广义上指战场态势受困窘迫。困是动词,使动用法,使之困。

“困敌之势”中的“势”字是军事名词,点出了敌强我弱的境况。我们知道,《三十六计》的本质在指导军事博弈,是三十六种军政态势下的对策论。古人用字,情境皆在其中,这个“势”字告诉我们,《以逸待劳》面对的是来势汹汹、风头正盛的强敌。

诸子中,法家的慎到重“势”,纵横家张仪连横仗“势”。兵家也讲“势”,什么是兵家的“势”?威势,兵多将广,后勤保障足,实力强;权势,位高权重,声名显赫;形势,占据了天地人三才之利;气势,官兵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战斗精神顽强。统统这些,形成综合优势。兵家的“势”有时是抽象的,有时是隐藏的,有时是无形的,有时也是广泛的统称。结合现代语境来说,“势”字既包涵了硬实力,也包涵了软实力和巧实力(smart power)。

如果不是敌强我弱,原文内容中的“势”字从何谈起?

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三十六计》的作者强调说“困敌之势,不以战”,接着又提升到《周易》的哲学原理说“损刚益柔”。这里的“损”与“益”、“刚”与“柔”都是一对哲学矛盾。“损”“益”是《周易》中的两个卦,《损》卦,艮上兑下,河泽侵蚀山根之象,这是个渐进和私暗的过程,不易察觉;《益》卦,巽上震下,风雷交加之象,这是个迅猛利落的过程,快到悔之无及。“刚”“柔”两字,“刚”喻敌强,“柔”喻我弱。

综合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思是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不要兴冲冲与敌人作正面的交锋,而要想方设法调动它、消耗它、削弱它,消除其优势,使它陷于困顿、疲乏和困窘之中,就像《周易》的《损》《益》两卦所揭示的那样,暗中逐渐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待彼竭我盈后,伺机而动

再看按语。

按语: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读完按语,我们便会发现,在军事意义上,《以逸待劳》揭示了“势”与去(弱)“势”的辩证关系

在按语中,作者解释说以上就是调动敌人、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要则。然后引用《孙子兵法》说,先到战场等待敌人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场仓促应战,就会受制于人。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想方设法调动敌人。

按语的文眼在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一句。《以逸待劳》所强调的是,面对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我”方应避免在某地消极等待敌人,而是抓住关键要害,以“我”方强大精干的核心战争要素应对繁琐的、变幻无常的敌人,以关键局部扭转全局。按语中的“枢”,指关键局部,也就是原文中的“势”;“环”,战争全局。

需要说明的是,“以逸待劳”文字中的“逸”绝非无所作为,“待”绝非消极等待。在《以逸待劳》之计中,作者表达了指挥员需审时度势,积极推动完成战争中的攻防、强弱、主次转化的军事哲学思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闲聊。你的脸上还有着对于昨晚你老公莫名其妙使性子的无奈和微微难堪,我心里叹气,也顺势让话题岔了过去。
    你的Lucy阅读 173评论 0 0
  • 6.17日客感悟:管理和领导 ————————— 打心底里佩服、尊敬的人无需强迫他便可以让年轻人心服口服。...
    张琪77阅读 126评论 0 0
  • 已经是第十三次了,王小明紧张地两只手都汗津津的,此刻的椅子上就好像有着成千上万根钉子,轻而易举地穿过他厚敦的屁股,...
    南荒北芜阅读 589评论 5 4
  • 有什么能让App界面变得更加生动呢,答案就是动画效果,其中带弹性的动画效果我尤其喜欢,iOS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ap...
    4335151e8554阅读 2,430评论 0 7
  • 生命的魅力在于宁静。外表的宁静给人以美,内心的宁静给人以慧。 外表宁静,因安稳而给人静穆之美,因无争给人以祥和之美...
    健康天使儿阅读 2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