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来阅读名著《红楼梦》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三
2021年2月1日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1.贾雨村与冷子兴喝酒欲离开时,遇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张如圭告知其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事。次日,贾雨村找林如海帮忙。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贾府,并写信向贾政推荐贾雨村,请贾政帮忙为贾雨村谋官。后贾雨村在贾政帮忙下,如愿以偿。
2.林黛玉进贾府(荣国府):和贾母、凤姐、宝玉等见面的几个细节欣赏:
①林黛玉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林黛玉见贾母”这一细节,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写出了贾母的慈爱。
②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材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装饰。
这一细节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写了“三春”的出场,神态各异。作者神笔工于描画,形、神差别描摩尽出。
③一语未了,只听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眼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又因为她极会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身分。就凭这,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又说又笑,“放诞无礼”。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分,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
④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紫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的两三个小么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这一细节,通过王夫人对黛玉的嘱咐做了一番渲染,在黛玉心中就造成了“这个宝玉不知是怎么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的印象。这是作者为创造贾宝玉这个人物有意采取的欲扬先抑的特殊手法。人物出场之前,作者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了侧面描写。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作者这是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出场后再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
⑤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似桃瓣,晴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⑥《西江月》二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事物,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寄言纨绔与高膏粱,莫笑此儿形状。
⑦宝玉摔玉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这一细节描写的是宝玉出场。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外貌描写: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西江月》: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
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3.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细心、多虑、自尊。比如: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2)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3)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事,便“一一改了过来”。
(4)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作事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