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推荐的40部文学名著中,有一本是我致敬的26位诗人,今天节选其中10位。
看完他们的人生后,就会发现:彪悍的人生无须解释。
一
迪兰·托马斯——最富有自我毁灭激情的诗人
1.人称“疯狂的狄兰”,39岁在豪饮18杯威士忌后暴毙。狄兰自称要创造一个“紧迫的狄兰”,诗作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
狄兰一生放荡,曾在访美期间与卓别林、玛丽莲梦露共进晚餐,醉后在卓别林家的植物前撒了泡尿,死后情史仍然饱受争议。
2.《星际穿越》中反复吟唱的“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即取自迪伦的同名诗。美国有个哥们非常崇拜大洋彼岸的迪伦,于是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迪伦,后来这哥们成为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摇滚巨星,他就是鲍勃·迪伦。
3.我初中第一次读到“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动花朵的力/催动我绿色的年华”时,就已经震惊了,开头如定海神针,一锤定音;“毁灭树根的力/也是害我的刽子手”第二句鬼斧神工;随后“我缄默不语,无法告诉佝偻的玫瑰/正是这同样的冬天之热病陨损了我的青春”,读完第一段时我几乎要崩溃了——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天才!他们天生神力,绝大多数诗人一生都无法企及,迪伦对文字的驾驭力超越了一般的天才诗人。
二
兰波——超现实主义鼻祖
1.抛开后天努力,世界上存在超顶尖的诗歌天才吗?有两个。一个是喝了18杯威士忌后暴毙的狄兰;一个是与“诗人之王”魏尔伦发生不伦恋的天才少年兰波。
2.“要么一切,要么虚无”,兰波吼出了诗人的心声。他年仅20岁,就成为了超现实主义的鼻祖,在此后的17年里,却永远不再写诗——这大概就是天才!
魏尔伦为了兰波抛妻弃子,在两人同居两年后,魏尔伦用手枪打伤兰波的左手,被捕入狱。而兰波客走异乡,从此放弃诗歌。魏尔伦与兰波的同性恋、王尔德与道格拉斯的同性恋,注定不被那个时代接受,但他们都用个人的悲惨成就了诗歌的辉煌。
3.亨利·米勒曾经说过,“兰波族”将取代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族”和歌德的“浮士德族”。在我看来,西欧诗坛只有两大风格,一个是以莎士比亚为首的贵族派(唯美);一个是以兰波为首的革命派(野性美):
莎翁派:莎士比亚、华兹华斯、济慈、叶芝、雨果、王尔德。
兰波派:兰波、歌德、拜伦、雪莱、T·S·艾略特、狄兰·托马斯、波德莱尔、里尔克。
三
济慈——英国浪漫主义的巅峰
1.济慈年仅25岁英年早逝,一生笼罩在拜伦和雪莱的光辉之下,但就诗歌成就来说,济慈是三人中成就最高的。个人觉得济慈因为缺少金句和宏伟长诗,同时一生平平,不太具有传奇色彩,所以一直屈居两人之下。
2.济慈是诗人中少有的痴情者,一生未娶。他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我的小说《声名水上书》就是取自济慈的墓志铭。济慈是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在他之后浪漫主义开始衰落,甚至整个英国诗坛不复辉煌。
四
茨维塔耶娃——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
1.茨维塔耶娃性格偏激,孤傲刚烈,大胆前卫,1941年在潦倒中申请一份刷碗工的工作却被作协领导拒绝,最终诗人在精神的极度痛苦中自缢身亡。
茨维塔耶娃情史丰富,滥情淫欲,哪怕在贫困潦倒中也在追求丈夫的同学,此外还跟诗人之王里尔克、《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有一腿,她的滥情给她带来了源源不竭的灵感。
2.我认为她和狄金森代表了俄语文学和英语文学的两大女性巅峰,尽管两位女诗人的性格截然相反,但诗歌风格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命运同样悲惨,茨维塔耶娃是现代主义诗歌中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五
叶赛宁——时代的终结者
1.普希金是俄语诗歌的开创者,叶赛宁则是俄语诗坛的终结者。叶赛宁的第三任妻子是托尔斯泰的孙女,但婚后两个月在精神病院写下了《绝命诗》,写下这首诗2天后,叶赛宁自杀,年仅30岁。
2.叶赛宁一生放荡,很像雪莱,两人同样充满理想主义,同样私生活放荡,同样富有才华,也同样英年早逝,但叶赛宁的诗更具有俄罗斯土著色彩,缺少雪莱的宏观叙事性。
六
拜伦——英国第一风流诗人
1.拜伦的独特贡献,在于他用诗歌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海盗、异教徒、放逐者……他们高傲叛逆,追求自由却以失败告终。
2.拜伦一生富于传奇,曾领导希腊民族解放运动,他死时,举国哀悼21天。歌德称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称拜伦是“思想界的君王”,拜伦的女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程序员。
3.拜伦36岁死于悲愤,他的一生富有激情、私生活混乱,他的诗热情激昂,直抒胸臆。
七
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雪莱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他短暂的一生与政治息息相关,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恩格斯称他为“天才预言家”。
2.雪莱的风流韵事跟拜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29岁溺水而亡,死时口袋里装的是《济慈诗集》。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雪莱是科幻小说之母,著作《弗兰肯斯坦》——好莱坞荧屏上的常客。
八
普希金——俄国文学之父
1.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果戈里、屠格涅夫、高尔基、赫尔岑都对普希金推崇备至。从12岁开始文学创作,到37岁为爱决斗而死,普希金的一生充满了革命激情,他以一己之力打开了俄语文坛的大门。
2.普希金因为被妻子绿,所以和第三者丹特士决斗,不幸牺牲。普希金一生投身革命,曾在被流放期间写下流传后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顶多算是口水诗,因为直白易懂享誉世界,此外代表作还有《我曾经爱过你》。
九
金斯堡——垮掉的一代领袖
1.金斯堡推崇禅修,主张用毒品寻找自由,生活放荡,被学校开除,反对越战,是个基佬。他的诗歌疯狂、粗鲁、激进。随着嬉皮士运动的结束,他的诗歌也不再具有《嚎叫》一样的张力。
2.金斯堡之后美国就很少再出现世界级诗人,后来我虽然推崇过一段时间的布考斯基,但就诗歌成就而言,布考斯基还是不能和金斯堡相提并论。但无论金斯堡,还是布考斯基,他们像是行为艺术者,不止给世人们带来诗歌,他们生活叛逆、大胆追求。
十
莱蒙托夫——俄语诗坛二号人物
1.莱蒙托夫在听到普希金被杀的消息后,当即创作了《诗人之死》一炮而红,也因这首诗得罪沙皇,被捕流放,但普希金根本不认识这位年轻人。莱蒙托夫年仅27岁决斗而死,传世的400多首诗歌大多是在死后发表,此后声望愈高,成为仅次于普希金的二号人物,被誉为俄国的“民族诗人”。
2.莱蒙托夫总是在一段段移情别恋中了解自己。早期作品充满了拜伦式的放荡、激情与毁灭;后期作品则受普希金影响更深,更具有俄语特色。
3.莱蒙托夫因开玩笑激怒了朋友的学生,因此被要求决斗,决斗中不幸中弹而死——莱蒙托夫差不多是所有诗人中死得最窝囊的一个!
你可能好奇,诗人怎么非死即疯?
其实我已经写的非常保守了。比如:26诗人中有两位中国诗人,一个是仓央嘉措,一个是徐志摩。
仓央嘉措年仅23岁死于路上,徐志摩生性滥情(死于飞机失事),两个人都极度叛逆,但我在写时也相对保守,只是说生性风流而已。
我想说:很多时候,恰恰是诗人的放荡不羁成就了他们的不世之才,而他们也注定为此而付出甚至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