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0日我们新乡市第三十中学五位班主任冒着酷暑一路辗转来到美丽富饶的浙江金华,安顿好我们不顾舟车劳顿,迫不及待地来到浙江师范学院行知学院。
校园绿树成荫,草坪葱茏,各式楼房掩映于花丛青叶之间,到处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就连空气也散发着浓浓的的墨香。我贪婪地呼吸着这富含文化的气息,想把自己融入其中。走着嗅着享受着我们来到初阳湖来到接下来要学习的逸夫图书楼。心中憧憬着明天的讲课专家是什么样的?
第二天一早我们新乡市的刘建学副局长、师训科靳月华科长和浙师大副校长、行知学院副院长等有关领导给我们进行了开班典礼。浙师大校长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大学,刘局长给我们做了简短生动而高水平的演讲,又提出了殷殷期望和嘱托。学员代表作出了积极学习的承诺。接着大家合影留念。
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班主任核心素养的提升”。第一个做报告的是温州二中的老师—方海东,浙江省首届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作为数学老师,他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把著名的温州炒房技术用于班级量化管理,而且用到极致,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他从技术层面让我们惊艳和望而却步。其实他最高之处在于他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是一种境界,是我一直的追求与探索。老方(他的学生这样称他,我姑且也这么说吧)做得非常成功。其次,老方把社会与课堂、班级管理有效结合,体现了南师大吴康宁教授所言,课堂即是社会,班级即是社会。老方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边做边完善,善于动脑善于坚持。他说“一个人集中一些人有一个教室有一种精神组成一个班集体,有一起走的老师组成一个团队。”他认为班主任的高度决定了一个班的高度。的确如此。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核心和灵魂。无论哪个学科的老师做班主任都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学造诣,他是名班主任的基石。
下午,金华市教研室副主任周海星给我们做了《当信息技术遇到教学》的报告。作为浙江省名班主任,他有三大特长:课堂教学、命题和信息技术。加拿大一位著名的教学专家说:活动和参与是活动、培训的最好方式。周主任就是这样做的:让学生(老师)参与其中,体会技术改变生活。他虽然在讲技术,但他告诉我们:“坚持做一件事,坚持一年,你会有惊喜的。比如班主任日记。”他让我们体验了多种软件的便利和操作,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一直使用的技术中稍加留意会有很多惊喜的。技术可以促进教学,让老师有个性化、专业化、艺术化的课堂。技术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这个我们已经熟知。虽然在讲技术,但他更强调改变和改善学生的思维。我特别赞同他的观点:每个人的工作就是在寻找自己,我到底适合做什么。”
第二天,行知学院法政院的副教授 宋高初从法律层面给我们讲述了如何管理学生和保护自我。例子栩栩如生,令人唏嘘,第一次我懂得了教师学习法律的重要性。我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听了报告之后,我深感这是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午,风趣幽默的王曜君老师——西湖区教育工作者(头衔太多,恕不列举)给我们做了《美,在本体智慧——尽情享受:班主任的品味和境界》他讲课特别生动活泼,让人难忘。“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有四大要素:第一是学生,第二是家长,第三是任课老师,最后是班主任。”是啊,班主任是这个集体的大家长。作为家长,为了孩子(学生)的成长,我们去讨好、联络所有人员,使之有利于学生成长。
晚上,金华市荣光国际学校的吴小军校长给大家做了题为《教育日志与班主任成长》的讲座。这是一个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老师,他的自律性恒心做得令人望洋兴叹。他从入职以来,每天必有教学日志,进而到妻子的怀孕日记,女儿的成长日记。现在他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学校的副校长,还要承接各种讲座和复杂浙江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如此繁重的工作他依然笔耕不辍,日记等身。我也是一个喜欢记日记的人,但相比之下,我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恒心更是不敢提。入职26年,教育日志只有前三年是连续的,其它便是时断时续。即使如此我还大言不惭地向学生宣称自己记日记。我当时就羞愧难当。鲁迅说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说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进步,希望自己认识到问题之后敢于改善自我。
第二天下午温州教师教育院的曾蓉蓉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养成教育的五个关键要素》:认识要到位、常规要细化、训练要及时、强化要评价、管理要分类。她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习惯的养成。班级工作分为事务性工作、行政性工作和决策性工作。班主任要抓大放小才能跳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有时间发展自我,指导学生。她的报告高屋建瓴,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回想2010-2013年的学生,我就是用此方法管理学生,班长几乎所有事务性的问题甚至一些行政性问题都由她处理。我于是有很多时间用于教学。当然我也不善于这些琐碎之事的处理。现在我带的班仍然使用这样的理念和方法。但自己理论有限,总是时做时停。在我这样的年龄目前应该是总结出成果的时期,然而理论的缺失阻止了自己的发展。。
第三天下午我们听了一场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报告《底气 灵气 大气——阅读立场下的师生成长以及班级建设》,由浙江桐庐中学的宋卫庆讲。他是浙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因为有教育情怀毅然辞去杭州记者的工作回到家乡从事教学教育工作。因为文化底蕴深厚,他的报告有深度语言表达富有哲理。他提出班级管理要“观往知来,见显知隐。”只有自己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学生,才能共同生长。著名爱尔兰教育家叶芝说:如果我们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灵,理解那些努力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心灵来把自己表达出来的事物,我们就能够打动别人,不是因为我们理解别人或者考虑别人,而是因为一切生命都是同根的。有时我们的光溢出来,但点燃的是其他人的火焰。教师就是这样的人。阅读可以促进专业成长。波依尔在《学术水平反思》写到:教学是一门学术性的事业。它虽然从已知开始,但不局限于已知,最好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改造和扩展知识.......因此我们要读书:读打底气的教育原典,与专业对话。如《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读育灵气的书,与生命对话。看电影《教师日记》、《五个扑水的少年》等。读养大气的书,与大师对话。如:《论语》,《道德经》等。
最后一天,2014年冲进家里救学生于煤气泄漏的陈泾霞给我们做了《班主任转化特困生》的报告。她的事迹充分显示了她是一个特别有爱特别负责的老师。每一件看似偶然的事情都是经年累月品质修养的集中体现。都是行事方法的点滴显现。我相信更多的老师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会考虑自己而非个人。陈老师最可贵的是在政府给她诸多荣誉之后她没有洋洋自得没有自命不凡。而是深刻反思,多方修为使自己更优秀,以免德不配位。这种冷静境界是你我应该学习的。
三天半七位来自一线的专家和一位高校的老师所做的报告无一不在告诉我们:爱心恒心铸就品牌铸就成功铸就辉煌。有了热爱自然会去找寻改善各种方法利于教育教学,有了恒心可以坚持下去,“天道酬勤,恒者胜。”作为一个有着26年教龄15年班主任的老教师我深有体会,自己在“恒”上面还需改进。从做报告这个角度来说,我也收获很多,鲜活的例子,恰当的理论可以让听众受益良多。
总之,金华之行,收获良多,相信自己会有进步的。再次感谢新乡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浙师大的精心招待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