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微电影,讲的是一位懒癌晚期的女孩苏珊因为懒得动弹而发明了很多“抗勤”武器。
为了可以躺着看书,她在沙发上面安装了一面透明玻璃,将书翻好页搁在面时人就可以在底下四仰八叉;为了吃饭的时候少伸手,她研究出了一个可以转动的餐桌,转一圈就可以把每个菜都尝一遍;为了可以喝到远在那头桌子上的饮料,她做出了一个超长的吸管,可以让她摊在可转动的椅子里头看电视……
懒惰是发明之母,这句话用在苏珊身上再合适不过。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本书:《意义创新》。
《意义创新》的作者罗伯托.维甘提是设计驱动创新理论的创立者,这本书是他经过十多年对创意的研究与实践得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义:创意由心出发。
听听,这个和上文的懒惰发明家苏珊是不是有些相似之处呢?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作者的观点:
01、意义是什么?
我们总说“有意义”“没意义”,那么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维甘提将意义分成了三类:
1、某样东西对某人有意义
比如说一个作为遗物的发卡。
发卡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平常的装饰,丢了也就心疼一会儿。但这要换成是亲人唯一留下来的遗物时,就会变成对亲人思念的寄托,要是丢了我们肯定会慌张万分,因为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
2、某件事情对某人有意义
比如读书对我有意义。
读书可以让我内观自己,让我开阔视野,它可以让我闲暇时打发时光,焦虑时审查自我,难过时可拿来当自闭地,开心时可锦上添花……总之,读书对于我的意义数都数不完。
3、意义=使你的生活感觉有价值的某件特别重要或有目的的事情
这话听起来都点绕,可简单解释为:使你活得更像自己的某件事情。
武志红曾说过: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有某些事情让我们可以更加认识、接进自我,这就是这件事情对我们意义。
使你成为你自己的事情,那便是你来世界上走一遭的意义。毫无疑问,这才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重点。
02、何为意义创新?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意义为什么要创新呢?
这其实是针对商业开发者提出的观点,也是本书作者写下这本书的意义。
以前的商业创意都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这种站在他人来创造意义(商品)的视角是从外到内,即:一切都是为了解决客户的需求。
在本书中,作者维甘提提出了一盒截然相反的观点:从内而外创造意义。
两者看起来有矛盾,其实是可以融合。
从内而外是客户喜爱什么,从内而外是我希望客户喜爱什么。两者不同的是后者从自我角度出发,参与了客户思考的思维,共同创造出一个新的意义。
超脱原本的思维,走入客户的内心,创造出自己喜爱客户也喜爱的意义(商品),这就是意义的创新。
03、如何意义创新?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批评的艺术”一说。
维甘提意义创新的方法论就是这两个字:批评。
虽然批评常给人一种负面的感觉,但实际上它并没有什么特定的负面或者正面的倾向,而是可以更深入诠释事物的行为。
我们可以把批评理解成为讨论,为了将一个创意发挥出最好的效果,相关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看到这你有没有想起办公室那些争得耳红面赤的景象?没错,讨论就是那样的。
我们最初的假设只是个迷糊的方向而已,就像是学习一门技术,你只是知道要学习它,但却并不知道要怎么学习,而有了个几个伴讨论,就可以让你确定这件事情该如何进行,怎么样入手才是最合适的。
这种一堆人在一块讨论被维甘提命名为激进圈子的批评,群内人员激烈的讨论可以碰撞出新的东西,这其实也是意义创新的一种,但在此之前有个前提:你所在的圈子,你所找的人跟你是一路的。
都说天涯难寻知己,要找到和自己有着共同愿景的人实属不易,但这也不妨碍我们继续往前走的步伐,有些东西有些人,你走着走着就得到了。
结语
说实话,在看完《意义创新》时我很杵,不知道这个书评要怎么写,在加上家里出了一些事情,让我更有理由将这本书评搁置一旁。
家里发生的事可大可少,我又是个敏感的人,想东想西之下,竟然悟出了那么点东西:世界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你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我此刻的所想所感在别人看来并不算什么,所写的文字在别人眼中或许并不是那么好,但那又如何呢?
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那就是我此刻眼中的世界,我自己写得满足、写得开心就好。比起担心文章写不好而不敢下笔,随意挥洒思想要更勇敢、更洒脱得多。
最后: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祝开心,事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