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脑喜欢顾问模型
有些家长了解过一些大脑发育方面的研究,他们会说:“我怎么可能相信我的孩子要为他自己的教育负责?他的大脑可还没发育成熟。”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没错,他的判断力仍在发展之中,但这也揭示了更关键的一点:他需要发展的空间。
对孩子来说,在这方面恐怕需要他们自己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来。要等青少年发育成熟到足以在不用督促的情况下按时完成所有的功课,那可且熬吧!之前我们提到过,调节情绪的前额皮质在30岁出头时才会成熟,但是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那么有耐心的家长,一直等到他们的“孩子”成熟后再让孩子自己做主。
大脑的发育取决于它是怎么用的。让孩子自己多多掌握主导权,能够帮助他们的大脑建立起一种应对压力的回路,从而在压力来临时能快速回复。只要是孩子自己拿主意,比如选择自己今天出门穿的衣服,或者装饰自己的房间之类的小事,这都会激活孩子的前额皮质,并使其有效地做出反应。这时大脑的领航员模块就会成长,通过这种控制感的培养变得更强大,在压力来临的第一时间就不会失去控制,沦为“斗狮战士”。让你家5岁的孩子自己选择每天穿什么衣服吧!尽管他自己的选择可以一点也不搭调,但这能帮助他未来更好地应对任何情况,甚至包括那些他无法控制的情况——小到去参加测试的时候要坐在哪个位置,大到跟恋人分手了该怎么办。
当然,激活前额皮质的过程有时是挺痛苦的(可不仅仅是看着痛苦)。但有句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咱们不妨换一种说法来阐述,有一个著名的模型,[插图]它将胜任力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阶段1:无意识地无能。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我挺不错的。我不需要学习数学,我本来就会。”但实际来看,他并不会。作为顾问,这可是最容易“越轨”的时候。你已经可以猜到他肯定会考砸,而你同时还想帮助他免于失败。但是,在他已经明确表示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你就算提供了帮助,其实也无法启发或开导他,事实上,你压根也不应该这样做。说白了,这个孩子终归还是会“爆炸”的……但接下来,他就会继续前进,只要你能帮他弄明白一个道理:失败只不过是暂时的失败,而教训则拥有长远的价值。
阶段2:有意识地无能。
这时候,孩子会这么想:“哇!好吧,这事比我想象的要更难,看来我得用点功夫来学习数学了。”他就算还没有采取什么实际举措,也已经打心眼儿里知道这一点。为此,他通常会采取下一步行动,如你所知,那就是去学习。
阶段3:有意识地胜任。
孩子在这时候开始认为:“我真的花心思学习过了,我知道我的数学考试肯定成绩不错。”说得没错,当我们的孩子到这个阶段时,我们通常都非常高兴。不过,各位,这都是理想状态。
阶段4:不自觉地胜任。
让我们把时间快进20年,当年的那个孩子现在成了家长。他的数学学了很久,甚至已经运用自如,都不需要怎么多费脑子,于是他开始搞不懂,为什么自家女儿对那些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东西都搞不定。(顺便说一句,这就是为什么大一点的孩子经常比父母更适合当家教。他们在不久前自己刚学完,所以他们记住了那些知识真正完成内化的所有过程。)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就会表现出能在某些地方“不自觉地胜任”(比如阅读或系鞋带),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必太担心阶段4的事儿。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值得担心的,那就是请注意,你自己在哪里正在“不自觉地胜任”,进而可能影响孩子。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到达阶段3,达到有意识地胜任,但是如果他不靠自己顺利通过其他阶段,我们当家长的想再多都没用。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你不应该缺席,而应该站在孩子身后,一直提供支持和指导。
对一些孩子来说,家长要做的,其实就是退让一步,这就足够了。一旦孩子的学业能自己做主,他们自然就会迎头赶上。
教师可以教导孩子,教练可以训练孩子,辅导员可以跟孩子强调毕业有要求,但是父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归宿。
对于在学校或生活中其他地方遭遇压力的儿童,家庭应该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一个休息和恢复的地方。当孩子感受到,他们即便身处困境之中,也深深地被父母爱着,他的韧性就会增强。如果你总是关注孩子上交家庭作业的最后时限,以及不知道丢在哪里的作业表单,还为此与自家孩子“交火”,那就会导致学校的压力在家里扎下根。因此,那些唠叨、争论、一遍遍提醒的效果远不如一句“我那么爱你,才不愿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