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房姐的第一面是在一个酒店里,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一头棕色的大波浪如瀑布般的垂至腰间,眼睛不大却被浓郁的眼影勾勒得流光四射,一张大嘴巴涂抹着艳丽的口红,很像刚刚从舞台上走下来的小明星。那个酒店老板是先生的朋友,房姐是前台经理,只是客气的打了个招呼,她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0年代初我生活中那么打扮的女人极少。
再见房姐的时候是在单位的办公室,那时我在单位的一个部门任副职,领导让我安排她的工作,她仿佛不记得我了,我眼前的她一袭素颜,褪去了所有的妆容,皮肤依然很白皙,但五官相比一般人算不上好看,但很有特点,很像当时歌坛爆红的韦唯。也没有我在酒店见她时的热情和风情,原来一头瀑布似的长发编成松弛的辫子,文静了很多。
房姐再次让我惊艳是在总公司的元旦联欢晚会上,一曲韦唯的《爱的奉献》如假包换,形象、声音极其相似,吃饭的时候她穿行于每个酒桌,频频敬酒,我好像又看到了在酒店见到的那个房姐。也许房姐那一天不仅仅让我惊艳,也引起了总公司很多人的瞩目,我耳朵里装满了大家对她的各种传说,她的形象也在这些传说中变得日渐丰满起来。
房姐幼年丧父,在家老幺,从小就有唱歌的天赋,公司没改制之前是个大厂,房姐和哥哥姐姐一样,中学毕业进厂工作。后来认识了一个北京的官二代,比她大十几岁,应该也有些钱,她就从厂里停薪留职,和朋友合伙经营酒店。不知道什么原因,房姐结婚后没有去北京,一直两地分居。有说她做了小三的,也有人说婆婆家不接受她,还有一种说法是两人各要各的自由,谁也不愿意将就谁。企业改制,房姐辞了酒店的工作回到单位。
从元旦联欢会之后房姐调到公司销售任公关经理,又作为业余成员参加了市某合唱团,风头十足无人比肩。房姐在我眼里是跑在时代潮流前面的人,总是在常人中作为那部分少数人引人关注。
后来我换了单位,和房姐再没有见面。倒是有和朋友去省会大剧院看过几次她所在的合唱团的演出。也许是舞台效果,也许是岁月特别优待她,她依然是我原来见过的那个房姐。
去年的时候,在一个老同事英姐的手机里看到她的朋友圈,依然是各种演出,还有她下厨做的各种美食,“房姐真是个热爱生活、幸福快乐的人呢!”我感叹。
英姐看着我,“你知道你走以后她家发生的事情么?”
“什么?”我看着英姐凝重的表情有些奇怪。
“房姐的先生比她大十几岁,退休后从北京回到房姐这儿,好歹一家人团圆了。没成想没两年她先生生病去世,她女儿很争气考上北京著名大学的艺术系,谁知外出写生时在租的房子里煤气中毒,等人发现时早没了生命体征……唉,人生三大悲都让她摊上了!”不知为什么,英姐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到了祥林嫂,手机朋友圈里的那个房姐真的经历过这样悲惨的事情么?她又是如何度过那些难熬的时光呢?
记不清是谁说过的话:“原来,发生在我们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实的人生!”我发自内心的佩服命运多舛的房姐如此坚强!真心地祝福房姐余生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