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很感动,名字叫《孩子那些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老师,接手五年四班与孩子们相处的故事,这个班级有在全校拔尖的优等生,但同样也是问题生相对较多的班级。这个大学生叫林冬青,跟孩子们以朋友相称,以朋友相处,用自己的真诚爱心,耐心温暖感动着每个学生。
班上一个特别胖的男孩儿,叫罗琦,他从来不写一个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弱智。他只会说我今天吃的是包子米饭等。一次林老师降低写作文的标准,他说你的作文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就可以得满分,一有标题,二有标点符号,三分自然段。这个方法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很多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罗琦也写了一篇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作文,尽管只有几十个字。得到满分的孩子们脸上笑成了一朵花,他们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高兴过。后来罗琦还是转学了,他的父母认为孩子在正常学校上学,自己吃力,对学校老师也是一种负担,还是让他到特殊教育学校,争取早点可以学一些将来用得上的谋生的本领。后来他们到罗琦的学校去看他时,罗琦俨然一副小厨师的模样,没想到他还能做出一盘大家爱吃的可口的菜。
小林老师应聘讲课的时候下面听课的老教师讨论,他能镇得住五四班的那帮孩子吗?其实我觉得林老师并没有用太多的办法,唯一用的就是自己真诚的爱心和耐心。大多数老师只关注教学和成绩,而林老师却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给问题孩子做心理辅导。
他愿意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有问题就及时跟家长沟通,请不到家长就自己亲自上门拜访。孩子们的心是最敏感的,尽管他们嘴上不愿意承认,但他们的内心一定能感受到林老师对他们深深的爱,包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