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上午带着儿子和邻居家的女儿去体验美术课,要时长两个小时,离家有有点远,我在犹豫到底是送下孩子回家还是直接留在那等他们放学。
内心感受:纠结。
内心需求:好希望自己能合理利用时间啊
调整:1、遂时决定带上电脑在孩子学校找一个地方继续码字。
2、跟学校老师申请到一个合适工作位马上投入到自己的世界里。
3、后期有很多小朋友乱入,有点心烦,但好像也能接受,我自带吸附小朋友的体质,说明我给予小朋友的是全然地接纳,让它们感到真诚与安全。整个课程持续两个小时,我只有二十分钟是被来上课的小朋友打乱的,码了一篇字儿,顺道吸引了五六个小朋友,开心战胜了烦躁。
事件2、儿子要玩抓娃娃机,购买了二十块钱的币,每次讲好都是这些,是双方协商的结果。但当他对一个玩偶发起猛攻时,突然币用光了,他非常期待去继续抓,但这时正在旁边等待的一位女士紧接着就投币抓出了玩偶,儿子伤心地哭了,拉着脸,发脾气。
内心感受:我被儿子的这种行为弄的心里很烦躁,第一我认为他玩游戏不能接纳失败,只想拥有成功,第二,对于无能为力的事情,他不能坦然接受。第三,他抱怨我不及时买币,我认为他违反了我们之前约定好的规则。又看着他当场耍赖,更加烦躁。
内心需求:我希望他能够坦然接受成败,我希望他能遵守约定。
调整:1、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没有很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我第一时间没有共情到他,反而也表现出不能接受他的行为也引起了他的恐慌和烦躁。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蹲下来跟他道歉并拥抱他,他委屈地在我肩膀上哭了。这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吧,我什么都没说,只是紧紧抱住他。
2、我总是要求孩子去接受成败,遵守约定,我何时又能完全做到呢?我只不过是拿妈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的情绪,同样也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3、当孩子情绪平稳以后,我跟他复盘了当时的情境,他也能理解当时的情况,他告诉我,妈妈,就算你当时再继续给我买币,也阻挡不了别人来抓,因为那是别人的权利和自由。我忍不住为儿子点赞。
事件3、开车出地下车库,突然因为交通拥堵来被困在陡坡上。车子之间的距离太小了,我忍不住有点担心车会滑坡撞到后车。
内心感受:恐慌,害怕,出了一身汗,紧张。
内心需求:希望能有安全的车距和平坦的路况。
调整:1、我紧急踩刹车,启动了手刹,一确保车不会往后滑,同时也极力控制自己的车不会紧追前面的车辆。
2、车仪表盘突然提醒我要启动坡道辅助系统,我当时有点慌,竟然不知道这个功能怎么用,通过这个事情也提醒我要开发大脑研究车的更多功能。
3、当车流开始慢慢移动时,我拖了一会儿为了保证跟前车的距离,然后踩油门提速以保证车不会滑向后方,很顺利,顺利通关,没有刮擦。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