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光从字面解释倒是挺容易的。如果“成双”和“停丧”是相对的话,人生大事,无非红白,也就是说“停丧”是白事,办丧事,“成双”就是指红事,办喜事,这里自然是指结婚。
当然,也只有在早古年间,才会发生这种借屋办事的情况,如今城里上酒店,乡下搭大棚,不会发生这种比较尴尬的“借屋”的情况了。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宁可把屋子借给人办丧事,也不把屋子借给人办婚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明明停丧比结婚晦气啊,为什么老规矩却是相反的呢?
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中国作为农民国度,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房子也是一个人,或者说一家人最重要的产业。屋子不仅是用来遮风挡雨,还代表了很多情感的沉积。
而一间老屋,是少不了死人的。现在很多人在医院去世,直接火葬场火化,才慢慢滋生了一种不愿意在家里停丧的习惯,其实在以前,落叶归根,很多老人老了根本就不愿意出门,生怕走在外面。所以,家里停过丧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当然主要还是自家人,借别人停丧还是不愿意的,毕竟难得收拾,但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来开口借屋停丧的人一定是有非常客观而过不去的原因,乡里乡亲,应急帮一下忙无所谓,只要事后收拾好并合理感谢,人家还会觉得你会做人。
成婚不一样。成婚虽然是喜事,但是在旧年间,成婚就意味着这对男女成为了这间屋子的主人。虽然我们今天都不在乎这些事情,但是老一派是坚决不喜欢产生这种误会的。而且在老一辈人的心中,就算再怎么困难,只要靠双手打拼,起个小屋是最早的、必须的配置,你屋子都要借,基本上也没人会嫁给你。而且旧时代人讲的是阴阳和合,红白相冲,借给你结婚了,这个屋子的喜气就去了一分,到时候我自己家有人结婚的喜气不就少了?再则办喜事和停丧的热闹程度不一样,对房屋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谁不爱惜自己的屋子呢?
更何况,相对于“停丧”这种无法改变的事情,结婚这种事情啥时候都可以办,没屋子,就先别结婚呗,一句老话“救急不救穷”,其实也说明了一样的道理。
话说回来,这是一个“宁可……也不……”的句子,其实是在表明拒绝。并不是说不借屋子给人结婚,就愿意借屋子给人停丧。其实口气相当明显,那就是不管“停丧”,还是“成双”我都不愿意。只是点明就算你以为“成双”是好事,其实在主家眼里还不如“停丧”呢。
反正就是不借。
至于有人说“成双”是指借屋子给夫妻同住,发生关系。
那是挺不愿意的,膈应啊。特别是老旧派,你这不荒唐嘛,还不卫生。
现如今,还是酒店就解决了,要不就是长租房,肯定不介意了啊。不过这不算借,这是收了钱,算租。租和借最大的不同,就是给了钱。
白借,不管你干什么,谁愿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