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下班回到家,多多给我看他今天画的一副画,我知道他期待着我的夸奖和鼓励。
我笑着拿起画认真的看,是一条蓝色的大鱼带领着一群五颜六色的小鱼在水里游,我惊呼:哇,好多漂亮的鱼啊,他们在干什么呢?
多多见我很惊讶,很开心的告诉我:妈妈,这个蓝色的大鱼是他们的爸爸,他正带着他们一起回家呢!
原来是这样啊,那他们的妈妈去哪儿了呢?我好奇的问,我以为他会说这个是爸爸,然后说还有哪一条是妈妈。
多多的回答却让我出乎意料:他们的妈妈出差了!
出差了?
是的呀,妈妈,我好想你赶紧放假回来陪我呀!
原来他是因为这几天放假在家,妈妈每天上班不能陪她,爸爸有的时候值班不回家,在他的脑海里就形成了这样一幅画面。
-02-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总以为孩子小,很多事情做不了,会不停的干预,告诉他你这样做不对,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殊不知,这样的干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失去创造的勇气和形成对大人的依赖。
多多刚开始学画画的时候,我给他白纸和笔让他随便画,画出来各种千奇百怪的线条和形状,但是他总能说出他们是什么。
后来有几次我在旁边看着他画,我觉得他有些地方画的不够美观、流畅,就跟他说这样不对,应该怎么样画才好,几次之后,我再看他画的时候,多多见我在旁边就不敢下笔,一边看我一边问我:这样画对吗?或者说:妈妈,我不会画了你帮我画吧。
我突然恍然,正是因为多次的干预,限制了他的想象力,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下手了。我懊恼不已,担心会不会因此让他厌恶拿笔。
我摸摸他的头,跟他说:妈妈走开有点事情,你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吧,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好啦!
临走不忘补充一句:妈妈相信你!
后来他自己安静地画完了他的小火车。
-03-
自那以后画画我再也不站在旁边看了,等他画完后第一时间拿过来跟我分享他的画:
小火车在轨道上跑,轨道上还有许多彩色的小石头,火车头像子弹形,因为它是动车、是高铁。
一面墙上有好几个洞,洞里住了好几个小老鼠,他们害怕被人看见只露出小眼睛,偷偷看外面。
彩色的飞机在白云上飞,飞机尾巴后面还在冒烟...
一颗苹果树,树上有几个红苹果,一个苹果上有个洞,因为一只毛毛虫爬上去吃掉一口。
小草是绿色的,小花是彩色的,一个小人在旁边拿着一颗糖果,他想吃。
......
现在每天都要画一画、涂一涂......
-04-
持续的想象力也需要不断输入,小孩也是一样,所以,坚持每天同一时间做一件事,养成良好的习惯很有必要!
今年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养成好习惯,为此我开始以身作则,除了自己每天看书学习用行动力来影响他之外,每天在同一时间重复做一件事。
每天饭后我会陪着他一起看亲子日历,一年365天,一天一页,坚持一个月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能准确的读出年月日,每周的英语单词,背面的寓言故事、手工制作、儿歌视频每天不重样的小游戏,让他有了期待,一到点儿就拉着我去学亲子日历。
每天睡前泡脚十分钟,有利于睡眠,这个十分钟我们一起听西瓜妈妈讲故事,告诉他今天有哪些故事,挑他感兴趣的听。
有一次听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老鼠吃了很多美味的食物,被一只很饿的猫吃了,猫吃了老鼠后,老鼠把猫肚子里的美味吃了,猫又饿了,去寻找更多的美味,被一只饿着肚子的狮子吃了,连环反应,狮子吃了猫,蟒蛇又吃了狮子。就是这样变成了肚子里的肚子里的肚子里有老鼠。
惹得多多哈哈大笑,他自己也开始创造故事:
肚子里的肚子里的肚子里有奖牌,额,为什么是奖牌呢?奖牌不能吃啊。多多说那个奖牌是巧克力做的。(特别爱吃巧克力)
肚子里的肚子里的肚子里有螺丝钉,额?螺丝钉?螺丝钉也是巧克力做的。
好吧,这几天迷这个动画片《螺丝钉》有点疯狂,每天拉着我们陪他一起角色扮演,我是小西,他是小诺,姐弟俩。爸爸是螺爷爷。
这个动画片确实挺适合小孩子看的,一部益智、科普类动画片,每一集时间也比较短,但是看之前会约定看2-3集后就必须关掉,因为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
-05-
童言多情趣,就像一张白纸,能画最美的图画。在儿童的世界里,火车会累得停下来,太阳会累得落下去。
孩子的想象力是由孩子的好奇心所引发,并可以用“无极限”来形容。只有在我们教学中规定了像“月亮就是像圆盘”的比喻方式强制性规范的时候,孩子才会被迫认为“月亮像圆盘”,否则,月亮在孩子们的眼里可以是乒乓球、鸡蛋、冰激凌球或是被压瘪的乒乓球、被咬了一口的鸡蛋、脏了的冰激凌球等等等等。
孩子天马行空般的思维及其所导致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需要得到鼓励的,所以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不能抑制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在问为什么或表述自己的观点时,我们一定要耐心地倾听,不能无故打断他们的思绪。不要以生活中常见的规律、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评价孩子和规定孩子的所为。
我们有时无意的不以为然的态度会让孩子丧失表达的兴趣,或形成以为自己说得不对的错误判断。面对还不能用通畅流利或复杂微妙的语言表达的孩子,鼓励孩子说完,不管他做什么样的比喻,表达什么样的话都让他自己发挥。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大家一起共勉育儿心得,互相交流,平时你们都有什么好方法呢?
(怀左训练营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