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乞讨的老人,在街上乞讨,在他面前有个牌子,上面写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没有人可怜他,也没有人给他一分钱,老人看着非常可怜。
有一个诗人从这里经过,把这句话修改了一下,晚上诗人回来的时候又经过老人呆着的地方。他看到这个老人看起来非常的开心,他就问老人今天有没收到钱?老人很开心说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很多人给钱,他收了很多钱。诗人笑了起来。那老人的牌子被改成什么呢?下面有三个答案
第1个答案,我真的很可怜,我什么也看不见。
第2个答案,虽然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我能感觉到您的善良;
第3个答案是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女儿说是第一个,因为要让别人觉得可怜。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诗人是不会写第一个,第二个也挺好的,可是诗人毕竟是诗人,第三个才符合诗人的身份。
就在我纠结的时候老师说诗人确实写的第三个,很好的用了看山不见山的说法,而是动用了同理心,让大家体会到老人的心情,春天鲜花盛开,绿色铺满大地,这么美好的画面可是他却看不见,这个人真的很可怜,自然也就生了怜悯之心。自然也愿意解囊相助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风和太阳在天上,看着一个人在路上走着,两个人打赌比赛看看谁让这个人身上的大衣脱掉。风觉得自己很厉害,于是呼呼的吹起大风,路上的人差点被刮走,紧紧的裹着衣服快步向前走,而到太阳的时候他只是微笑着暖暖的看着这个人,阳光很温暖,行走的路人觉得很舒服,也有点热,自然而然的就把外套脱了下来。风看到这一切,心服口服 。
同样,思考当下,我们不管是在经营还是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欲速则不达,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想要追求一样东西的时候,反而得不到,而我们如果只是遵循自己的初心,用心做事,真诚待人,结果是水到渠成的。
不知道怎么从春天就跑到了这里,只是这个念头一直在脑海里盘旋。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就是润物细无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