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书籍实在太多了,如果全部去看,一辈子光看一个标题都看不完。
所以对于书籍必须有所选择,不要错过经典,也不要被书籍淹没。
谈谈自己关于哲学类书籍的选择方法:
1.过于拗口的经典,暂时放放
有些书籍非常经典,但读起来过于拗口。读不读?是否愿意花时间在枯燥的阅读中获取精华?需要提前想好。
日本禅宗铃木大拙的《大乘起信论》,民国高僧印光法师的《印光法师文钞》都很经典。
但因为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写的佛学释义,读起来都比较费劲。不如直接翻阅当代佛学老师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圣严法师的《佛学入门》,净空法师的《太上感应篇》等书籍,更容易理解。
又比如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霍金的《时间简史》。这些原著都很经典,但啃起来都是不简单的。
2.政治类书籍
如果工作是“地方官员或者是企业领导”,可以去看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霍布斯的《论政体》,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阿奎那的《论君主政治》,尼采的《权力意志》,战国商鞅的《商君书》等。和工作关联性较大,能够从中受益。
但从另一面来说,如果并不是管理人员,本身又不喜欢从政,只是因为听说这些是好书,是名人写的。花时间去阅读这类书籍,就应该慎重考虑下成本问题。
3.经商类书籍
自己开了家小公司,想步入正轨,发财致富,翻阅下马克思的《资本论》,日本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稻盛和夫的《活着》,以及一切企业家的自传等,都可以打开思路,给予一定帮助。
假如是公司职员,预估得到每年收入,去看经商类书籍的时间其实可以减少些,毕竟和你目前的赚钱方式有所不同。
留下来的时间和精力,不如研究下专业知识,等到能力提高了,在岗位上成为不可替换的人,财富也自然过来了。
4.军事类书籍
喜欢军事的,可以看看这类书籍,比起“第一时间知道哪个国家又起冲突了,发明了啥新式武器”更有价值。
了解了军事思维,一些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为个人解决一些难题。
如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孙武的《孙子兵法》,李靖的《李卫公问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
又比如你是足球或者篮球运动员,喜欢围棋或者国际象棋;比赛的时候需要战术,也可以看看这类书籍,从中吸取精华,学以致用。
5.追求无为生活类书籍
个人比较喜欢这类书籍,看了心情愉快,使人放松。
一杯红茶,一首轻音乐,一张慵懒的沙发。
老子的《道德经》: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庄子的《南华经》: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短短几个字展现出来的意境,实在太美了,阅读之中当下平和。
6.养生类型书籍
如果是学医的,可以多了解下,对工作和养生都有好处。
黄帝的《黄帝内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
如果只是用来了解健康知识,那么《黄帝内经》就足够了。《本草纲目》毕竟专业性太强,可以放一放。微信订阅下《健康时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医生报》,老百姓知道些饮食和运动类保健知识就足够了,其他的交给医生。
7.逻辑思维书籍
逻辑类书籍能够使人思维清晰,与人谈论的时候,减少错误,增强说服力。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笛卡尔的《几何》,张苍的《九章算术》等。
西方哲学家思辨能力往往很强,在他们的个人书籍中都会涉及到一些。
当然这类书籍也是最难啃下来的,所以怎么阅读很重要 。原著感到吃力费劲,可以借助优秀的翻译老师,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书杰的《哲学100问》,傅佩荣老师的《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都可以用来助力,理解哲学概念。
8.宗教类书籍
比如奥古斯丁的《论三位一体》,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等。
光是哲学类书籍,就有这么多的分类,必须要有所选择,甚至是精挑细选。
你要花时间去消化,去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为你带来价值”。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不同情况,结合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然后在这个范围内,选择你的老师,不断深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