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古小说的4个起源】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与史传的关系分不开。古人一度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小说。
刘知幾在其史学专著《史通》中设“杂述”篇,专门论述“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的“偏记小说”。其中“逸事”“琐言”“杂记”三类,近乎现代学者所说的历史小说、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中,将小说家分为六类,其中前三类(志怪、传奇、杂录)的界定与辨析颇为精当。胡氏称小说“或近于经” “或通于史”,前者取其“谈说理道”,后者基于“纪述事迹”。
纪晓岚对待小说的态度,介于刘、胡之间。《四库全书总目》将讲考证、评诗文、记箴言、录花草者,分别归到杂家、诗文评、谱录等, “小说家类”中只保留略含艺术虚构者。以“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辑琐语”为小说分类,排除了许多只是“谈说理道”者,小说作为叙事文学的特征日益明晰。
古小说的起源,首先与“叙事之祖”的史学的关系格外引人注目。叙事能力的成熟,乃是作为文类的小说得以独立的关键。唐以前“小说”与“史传”之界限模糊,很大程度是“作意好奇”风气尚未形成,小说家出于对史著崇高地位及其娴熟的叙事能力的仰慕,因而刻意追摹。
其次,在考察小说与子书的历史联系,今人不难在《庄子》《孟子》 《韩非子》以及《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子书中,读出某种“小说的意味”——这里指的主要不是故事性,而是虚构事件、假设问答以结撰“文章”。
第三,赋家对于小说的形成也有贡献。其叙事中穿插大量的铺排与夸饰,使得小说家对外部世界的描绘日趋精细,如《汉武故事》《汉武内传》等。
第四,将史传、寓言与辞赋作为“小说”形成的主要渊源,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街谈巷语,道听涂说”。民间传说(并非职业说书人)不只对于小说家,而且对于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家,都是十分重要的。民间传说对汉魏六朝小说家起过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