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平路上的“小说咖啡馆”,看了一部1983年的法国电影《关于我们的爱情》,导演是莫里斯·皮亚拉。这部电影真“法国”,从故事内容到表达方式,据说这是一部当年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可是在今天看来,它过于“日常化”,情节也很简单,似乎缺少一点“戏剧性”。
影片的主角苏珊是一个15岁的少女,有着一个英俊的男友。故事从一次夏令营开始,苏珊用笨拙的演技表演话剧,夏令营中的日子单调而乏味,和男友只能在小树林,小水潭间散步,两人并没有热恋的迹象,相反,苏珊已经感到一些厌倦。
于是,一个在酒吧里偶遇的美国大兵,成为她的一次冒险。她与他发生了关系(在法国14岁是法定结婚年龄),也许这是她的第一次。完事后,她的眼神有一丝惶惑。对方说“谢谢你”,这令她从恍惚中镇定过来,她回答:“不用谢,这是免费的。”(这个回答是多么耍狠、多么天真)
第二天,她与好友在街上遇见此人,对方竟装作不认识,她气愤,可等对方走后,却又天真地描述起昨天的艳遇多么迷人。
苏珊是一个不在意危险的女孩,她过马路不走横道线,经历了美国大兵的“初夜”之后,她更积极地投入到“猎艳”的征途中。家庭聚会中的陌生男子,朋友的朋友,她并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此刻的她发育得那么好,美丽、自信,她有资格被关注,被爱,被欣赏。于是她走马灯一般换着男伴,而那个英俊的男友,也早已气馁而离开。她似乎并不在意。
苏珊并没有被描绘成一个老练而妖冶的女子,相反,导演想告诉我们,她多么青涩,多么单纯,她的随性和慵懒是法国式的,但家庭背景却显示,她来自一个波兰裔的犹太家庭,这注定了她的行为是不能被家人所接受的。
于是,有了她与父亲的对话和冲突,父亲不允许她夜里与朋友出门,而她据理力争。最后,父亲打了她两下。可就连这突如其来的暴力,都似乎理所当然地被接受了,没有哀嚎,没有惊愕,有的只是苏珊的挫败和委屈。
此时的母亲,还只是远景中的一个人物。稍后我们才会发现,苏珊在感情上更亲近于父亲,而她的母亲则更歇斯底里,不可理喻。
父亲是一个并不得志的人,他做了裁缝,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他成为编剧、作家。他的儿子也就是苏珊的哥哥。这位哥哥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人(他没有出人头地,还是干着裁缝这行),后来父亲离家出走,他便行使起长兄如父的责任,开始对苏珊横加管教。于是,家庭中的暴力被彰显出来,母亲是个压抑许久的不幸的女人,将女儿的行为视为耻辱,或许这里面还有对父亲离家出走的怨恨。哥哥则痛恨妹妹的豪无节操,语言暴力已经不足以表达他的愤怒,于是上升为肢体的暴力。
这样的一个家庭,这样的生活环境,于是我们理解了苏珊,她为什么渴望自由渴望得如此迫切,渴望爱渴望得如此盲目。
前男友来求和,她拒绝了。她已经找到一个预备结婚的对象,像煞成熟的样子,说着“我们不可能了”这样老气横秋的话。
但是当发现前男友已经和自己的女友走到了一起时,她却悲哀地走到公交车站台,枯坐雨中。此时的背景音乐是主题曲The Cold Song(Klaus Nomi版本,这里没有找到)
The Cold SongLaurent Voulzy - Lys & Love [Live]
家庭聚会的那天,她的父亲突然回来,虽然借口是带租客来看房(因为房子租期快要到了),可是实际却是导演安排的一个戏剧化场景(据说这场戏是没有剧本的临时表演,而扮演父亲的正是导演本人)。父亲坐下来吃蛋糕,诉说内心,餐桌那头,新婚的女儿却又在勾引身边的男士……
影片的最后,女儿和父亲在公交车上有一段温馨的对话,两人毕竟还是有默契的,苏珊理解父亲的离家,父亲也理解她即将对婚姻的叛逃。父亲对女儿说:“你觉得你爱上了别人,实际上你是你想被爱。”
女儿和刚勾引上的男人坐上飞机远走他乡,父亲则坐在公交车内驶入隧道。一对父女,同时走入前途未卜的未来之中。影片到此也就结束了,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似乎他没有任何评判,没有任何预设的价值观,他满足于呈现一个女孩对爱情的迷惘和叛逆,她怎样度过15、16岁的光景,除非我们回到影片的开头,苏珊在夏令营中表演的那个话剧,实际上是缪塞的喜剧《我们不和爱情开玩笑》,而他所讲的故事,却正是一个少女,一次次戏弄了爱情。也许你可以说她很自私,很没有道德,很“作”,但你不得不承认,她始终忠于自我,决不妥协。(说起来,这样的女孩子现在似乎越来越多了,在1983年的中国还是凤毛麟角吧,所以好电影永远不会过时啊!)
女主角是一个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犹太少女,无疑,导演喜爱她,不惜为她拍一部电影,不惜讲这样一个故事来表现她的单纯、天真、美丽和危险。也可能是相反的情形,正因为有了女主角,电影才得以开拍了。
相比国内许多电影总爱抛出金句,总爱故作深沉地讲人生哲学,这一部电影可贵在它完全摒弃说教,甚至连戏剧性都不追求。它就是日常(虽然这日常是导演一手策划的),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是苏珊和好友在自己床上聊天,她的父亲突然推门而入,这一幕处理得毫无痕迹,你能感觉到突兀和被冒犯,可这种感觉又随着两个少女脸上的笑容和轻松表情被抹去了。借此你知道,这样的冒犯在家庭中是被允许的,被默认的。
电影中这种可贵的日常感将我们带回了生活,生活有其不可预见性,电影也用“虚构”+“记录”的双重方式去表达。当年的法国观众去电影院并不是为了寻求刺激,而是为了体验生活,毫无缝隙渗透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这本身即是交流,即是艺术。我好爱法国电影,因为它们总是能把握住那种松弛的日常性,让电影回归生活。
在看过了许多抛洒热泪和狗血的青春爱情片之后,看这样一部电影真如一股清流扑面而来,细细咀嚼方知,平淡的风格才是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