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观光之石钟山游

 石钟山傲然屹立于长江之岸,鄱阳湖之滨,风景雄奇秀丽。它犹如一把铁锁矗立在湖口县门前,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登至山顶,可远眺庐山烟云,近睹江湖清浊。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

 进山门,就有东坡像,苏轼曾在此写出名篇《石钟山记》,使此山声名遐尔,少年的我读后心向往之。今终于有机会一览真容。此山人文气息浓厚,在着众多的摩崖石刻、楼台亭阁,特别是与清“中兴四名臣”之一彭玉璘有些牵扯。彭玉麟号“雪帅”,读清史时,我同情太平天国运动,可雪帅是我最为佩服的清军将领,还曾读过关于他的传记。他率军在鄱阳湖口与太平军血战达五年之久。石钟山扼江控湖为军事要隘。双方你争我夺,几度易手。咸丰七年(1857年)九月,彭玉麟率淮军水陆并进,内外夹攻,击败了太平军的精锐之师,终于夺取了石钟山。此后,彭玉麟驻守湖口多年,重建了石钟山的楼台亭阁,并在石钟山上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诗文、楹联和碑刻。曾国藩、彭玉麟二人分别作《石钟山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并且手书刻碑。碑刻镶嵌在昭忠祠前院两边墙壁上,至今保存尚好。大门两边石柱上的对联“祀重春秋,名垂竹帛;光昭日月,气壮山河”,是彭玉麟题并手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雪帅给母亲题写的“寿”字,笔划苍劲,爱意纵横。彭玉麟一生酷爱梅花,他自称“梅花使者”,在石钟山最高处建梅花厅,四周植60棵梅花树,故又称“六十本梅花寄舫”、“卧雪吟香之馆”。俯瞰梅花厅,形状象一朵绽开的梅花。彭玉麟为梅花厅题联两幅,其中一幅为“长啸一声秋月白,寄怀千古远峰青”。颇有英雄气概。他还作《六十本梅花寄舫》七律一首。诗中“流水小桥溶夜月,浮栏曲榭绕梅花”句,描摹景致十分精到。这里面也有一个淒清的爱情故事呢!

  在《临苏亭》上远眺,水天茫茫,湖对岸是湖北和安徽地界,有九江大桥横跨而过,江渚上也种植金黄油菜花,远处庐山山峰隐隐,一幅山水画卷。

乘船游鄱阳湖,见江心一道明显水线分为清浊两境,是为长江鄱阳分野。这正是长江、鄱阳湖的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水浑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甚称奇景。在船上观石钟山尤为雄壮,正如一位巨人矗立江边守卫鄱阳湖口。正是枯水期,水位下降,山脚露出诸多洞隙,有力的证明着东坡考证石钟之来历。

畅游归岸,兴致未尽,这是我游历太湖、洞庭湖之后第三个大淡水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簸箕里与兄妹最后一聚 被长着老茧的手温柔撒向原野 锄头揉进泥 一刻小憩 太阳穿过土壤的罅隙 我从梦里苏醒 阳光温...
    山上人家123阅读 251评论 2 19
  • 西子湖畔 斜阳小楼下 初见 擦肩无话 蛇眉铜鱼 怒海潜沙 茫茫雪山下 青铜门开回眸泪如雨下 十年沧海 葬尽繁华 看...
    夏一忆阅读 267评论 0 3
  •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2014年。当时我的孩子三岁半,我想找一些识字启蒙的书。看到这套书,我真是太喜欢了。用讲故...
    善予非魚阅读 2,350评论 0 1
  • 今天的笔记有点像知识的搬运工, 尽管如此也还是有收获滴。 一:词汇表达 半生不熟的动词 1.swing (make...
    z张文阅读 264评论 0 0
  • “乾”,健,刚健中正。易画中的奔马便是“乾”的象征。看卦画,雄性的伟岸。 先秦,古人看到天地交合,始生万物,所以两...
    童年的流星阅读 2,189评论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