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健,刚健中正。易画中的奔马便是“乾”的象征。看卦画,雄性的伟岸。
先秦,古人看到天地交合,始生万物,所以两性器官象征世间最崇高之物,“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这里没有戏虐,只有纯粹的崇拜。乾由六个阳爻构成,代表天,代表父亲,更是对雄性特征的抽象,即是“健”,所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是永不止息,上天可曾偷懒;
健是刚毅坚实,上天可曾服输。
健是磊落中正,上天可曾欺瞒;
健是身体力行,上天可曾苟且。
健是至大无外,上天可曾厌弃;
健是至亲无间,上天可曾偏失。
健是光芒四射,上天可曾吝啬;
健是滋养万方,上天可曾图报。
乾、坤,是整部周易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卦,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总纲,代表天、地,也代表父、母,同样也是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概括。
乾是渴望自由之歌,这是健的本质。所有不自由都是暂时的,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是永恒的。
说明
1、周易六十四卦,每个卦符都是一个符号,以乾卦为例,就是六根小长棍儿构成一个符号。每一根小长棍儿叫做一个阳爻。六根阳爻构成一个乾卦。
2、六根阳爻所构成的图像,叫做乾卦的卦象。卦象的解读有两种,一种是将六根爻看作整体,当作一幅画来看;第二种是将六根爻分做上下两部分,上下各三根爻,以其形象来类比,我们后面会举例。为了尊重习惯,也为了区分,我们将第一种卦象称为卦画,第二种则依旧叫卦象。
3、何旻熹女士所绘易画则从艺术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读易审美情趣。其中意趣与卦画卦象相通。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所以读易必须要通过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才能融会贯通。再进一步,譬喻推理(打比方)就是借助形象思维进行的逻辑推理,这也是中国文化对逻辑学的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上海社科院周山教授的相关著作和论文。
4、本文是周易第一个卦“乾”卦的解读,稍作两句解释。什么是乾?孔子解读为健。读者至少有两个疑问:(1)为什么乾就是健?(2)那什么是健呢?这就需要读者尝试着用象的思维来理解,放空自己的头脑,让想象力来代替语义分析和形式逻辑的思维习惯。乾字造字是从太阳而来,乾卦卦画从男性阳物而来,古人的原始崇拜,将他们都看作“健”的象征,也就是最具有“阳”的属性的代表。“天行健”讲的是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万物才能生生不息,这种精神和男性自强不息的形象如出一辙。因此孔子将乾解读为健,并不是孔子的道德说教,而是两者形象的自然联想,显然这种联想获得了两千余年来中国读书人的一致认可。那到底什么是健呢?古人还是用象解象,“天”、“父”、“君”、“公马”等等都是具有“健”的特征的。以象解象,不能反过来做解读,比如讲天就是健,那地就不是健,父是健,母就不是健,君是健,臣就是不是健,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形象的联想是一种理想化,是理想化的上天、理想化的父亲、理想化的君主、理想化的公马都是“健”这种抽象概念的代表和体现。而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物上,都有“健”的表现,也可能会有“不健”的表现,比如不是每一个男人、每一个父亲都是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而也有很多的女性和母亲是具备这种品行的,那这些女性就具有“健”的特征,也就是“乾”的特征。后文讲取象技巧时,这种思维特别重要,不可僵化迂腐。
5、通行本中的“象”字,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中都被写作“马”。其中意味,耐人寻味。
6、《易画卦象》系列短文旨在用“象”的思维解读易经,并力图阐释易经中形象思维的逻辑推理特点。故其特点刻意求短,越是啰嗦,离“易”越远。读者若能有同感,幸甚;若苦于不知所以,也可参阅《读易十四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