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友遥寄锦书来,临写中秋以和之。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疑为宋米芾所临),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中秋帖》被清高宗乾隆皇帝奉在三希堂,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王献之,字子敬,为羲之第七子。此作被称为“一笔书”,张怀瓘《书断》“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而隔行。唯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即此也。”一笔书起于张芝,而王献之将其发扬。字势连贯,一笔呵成,笔短意不断,隔行气不断。
何为“三希堂”?
三希堂,为乾隆帝的御书房。“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用以激励自己勤奋自勉。
乾隆皇帝非常喜爱书画艺术,收集大量的古代书画名作以充内府,其中尤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最为深爱,将其庋藏三希堂内,以此为希有珍宝,并亲自为三希堂撰写对联“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
快雪时晴帖
中秋帖
伯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