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因为只关注葫芦,忽略了葫芦健康安全长大的必要因素,他的希望破灭,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注重结果,更应该看到过程与细节。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种葫芦需要明白的道理,在教育上同样适用。
每个学生都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为栋梁之才,是每个人都期待看到的结果。但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科学培养的大工程。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考试的机器,知识的储存机,我们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人。
正是基于这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探索的兴趣,才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反之,片面追求分数,让孩子从小就进入书山题海,或许可以暂时考个高分,为父母老师甚至领导脸上贴金,但长此以往,必将抹杀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父母老师的尊重,严重者还会引发孩子对学校的恐惧,对人生的怀疑。
这不是危言耸听。不信可以问问身边的孩子,喜欢上学的有几个?愿意学习又会自学的有几个?就连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都开始厌学,这绝对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习是对无穷无尽的宇宙的探索,教育是引导孩子兴致盎然地走在探索的道路上。如果我们满眼都是高分,忽略了通往高分道路上的方式方法,必然会像那个种葫芦的人一样,收获的只有对孩子的伤害和满满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