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我女儿的求学之路小经历。
我们全家在2017年前一直生活在江苏常州新北区,女儿从小省心,所以小学一年级我也没多想,就近进了一所教育集团下属新开的小学。学校是崭新的,老师是年轻的,孩子也是一张白纸全新的。江苏苏教版是在2017之后来上海生活后,我开始关注孩子的教材,教育,更确切地说是被周围一群沪妈们沪师们赶着走的。
都说上海教育容易,江苏教育难。刚到上海女儿进入二年级下半学期。我拿教材一对比,之前的优越感狂受打击。常州三年级才开设英语,上海一年级就开了,摸底考试,她考了个D,我有点晕,反而她还好,安慰我,妈妈之前你不是说我们来上海已经比我们班(常州的同学)领先一大步了,我离名校比他们近了,所以我会努力的。我有点想哭,自己对孩子的引路语反而成了孩子安慰我的话,自己都觉得是个坑。女儿当然很要,两个月后期中,考了100,班上6个100。但我觉得她的100是第一,因为我没花一分钱辅导。
再来谈下数学,女儿之前一直是数学课代表,自己也喜欢,我从不担心,但是考下来,总有个知识点要错两题,一直觉得她上课不认真,没好好听,后来一对比课程,原来比苏教版整整快了一单元,她那个单元根本没学过。再来说下数学难度,一个字活,沪教比苏教出题明显活络多了,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孩子的生活常识能力,还好我爱旅行,中班就一直带着这娃看天看地看世界了。
那语文呢?那沪教版更魔性了。苏教全书27课,一课基本上老师两三天才教完,沪教40多课,基本上一天一课的进度。女儿爱看课外书,识字量也大,但是下笔犯难了,好多字不会写,因为之前也没写过,所以默写一直老大难。但我很坚信得阅读得作文者得语文。所以也不是太担心。反而到四年级下半学期,她自己意识到,光阅读作文拿分,把失分丢在基础上太可惜了。这学期我明显发现她进步了。期末基础也全对。
暑假前,家长会大家都很紧张,我还真不知道出什么大事了。一听说改教材,部教版,看了下结构,还好吧,类似苏教版。班主任特别认真的关照孩子们暑假提前写,默新书词语,还打印了小学应掌握的古诗词,真是操碎了心。但我仍然觉得阅读最重要。暑假快一半过去了,女儿把这个暑假看的叠起来,想量个厚度,比个身高,到目前差不多已看了20几本课外书了,书类很杂,名人传记,侦探类东野圭吾写的,励志类看看刘墉的书,还喜欢哲学类,有我的书,我买的书,也有她下单买的书。
至于背古诗,我随口说了句,不至于老师把鹅鹅鹅也打印了吧,她打开一看,还真有。我从未催她背。用她自己的话说,一首新的古诗,老师上课讲明白了,我差不多也会背了,何必浪费时间苦燥的硬背呢!我真不和老师对着干,我觉得孩子讲的有道理。
当然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智力也有差别。但是在学习上,从应试教育来讲,我觉得语文肯定靠阅读,数学靠逻辑,英语靠浸染。从一生来说,爱阅读的习惯也是最宝贵的。前二三十年的学习或许更多指代学习成绩,而终身的学习能力更能让孩子适应变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