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实”,指对具体的人事景物的如实描摹,或直接地,正面地叙述;所谓“虚",指的凡不属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形或所写的虽为客观事物而意在言外的,都叫虚笔。它表现为作者的主观意念、感情和心绪。常常是“下 笔不直言其事”,而间接地从各方面侧面烘托、合理夸张、暗示、联想等方法,巧妙地把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暗现出来,让人通过想象去充实。这种写法,不仅能避免方法上的挂一漏万和刻板的弊病,也可以创造一种朦朦胧胧、 适度虚幻的气氛,往往更能尽情达意,在艺术上奏奇功、获佳趣。
电影《望乡》,阿崎婆养了那么多猫,反映了她孤独,由于无以为爱,她转而去爱猫,与猫相依为命。这里写的这种爱,正是深写一种欲爱而无可爱的空寂、孤苦。借有写无,以实衬虚体现了艺术辩证法.
《不要成熟》(孙静轩):不要成熟,不要成熟/熟透了,就会凋落、干枯/不要摘它/就让它悬挂在枝头/半是甜,半是酸/半是生半是熟/留一些期待和希望/保持些神秘的引诱/倘若摘落了它/连同你的期望,将永远在泥中沉没。诗人实中寓虚,而那所寓之虚, 才是诗人抒写的感情之实。诗人借助半生半熟、半酸、半甜的果实,巧妙展现了爱情的酸甜和神秘感。倘若一味写实,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反倒平庸。
综上所述,可见,或以实写虚,或以虚写实,但只有“含虚而蓄实”(清、杨廷之《二十四诗品浅解》),实中有虚、虚不离实,似有若无,显见空灵,才能以少胜多,以有限写无限,从而诱发读者更广阔的想象。
还应指出的是,创作中在具体刻划对象时,对一些不宜形诸文字的地方,更应以虚笔出之。比如,写男女之事,严肃的作家更应写得虚实有致。近年来有些作品,在这个问题上往往缺乏分寸,个别的甚至追求感官刺激,把不该写的地方写得过实,招致了读者的责难。明唐志契说:“小幅宜用虚,愈虚愈妙。”(《绘事微言》,所以短篇小说,尤其要写得凝炼而含蓄些。
摘自《写作技巧八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