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为了生意去四处奔波,能为了办事去忍受不公,也能为了一份工作降低身份,可是你为什么,不能温柔地说话?何况不是外人,都是家人。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教养体现在他的言谈举止中,而真正能考察一个人教养的言行,似乎更多地体现在他和家人相处过程中的。
一个人和别人说话做事,都可能是有目的性,或者来源于利益关系的,但是和家人相处的时候,却不会考虑太多,多是顺着自己的心思来说来做。一个能在家里处处耐心,说话温柔的人,大概才是真正的有教养。
这里的温柔当然不仅仅是指语气上的温柔,还是指措辞上的温柔。使说出的话,不要伤到听者的心。尤其是当这个听者是你家人的时候。
因为,对于同样一句伤人的话来说,你的家人与外人相比,受到伤害总是更大。因为他是你的家人,所以他会更在乎你的言语,很难对你犀利的言辞做到一笑置之。
总是说家人之间应该更加包容,然而包容是相互的。如果一个人在包容,一定是因为另一个人在试图造成伤害,所以与家人说话,更应该强调的或许是主动去关爱而不是被动地包容。
周国平写到:内心经历是我们的第二种生活。
当你用浑身带刺的言语去伤害你的家人时,你就破坏了你的家庭氛围,这种氛围会直接地影响到你的内心体验,而这第二种生活如果过不好,你的第一种生活难道能幸福快乐?
你把家人都心情都弄得极为糟糕,于是你的家里让你感觉不到太多的舒适温暖,你的心灵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如何自如应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你得不到来自家人的支持,没有足够的底气,如何过得骄傲自在?
小学时大概很多人都看过那个钉子的故事吧。父亲让儿子在对别人发火之后在栅栏上钉一个钉子,后来钉子拔掉了,可是留下的孔却永远无法被修复。
那些攻击人的言语,字字句句都是锋利的钉子,钉在听话人的心上。
如果父母在家中的言辞总是太过锋利,就容易造成孩子心灵的敏感和脆弱;而如果孩子对父母言语不敬,则会伤到一颗付出的心……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举例,在其他的亲属关系中,同样会因言语存在伤害。
不要觉得对外人说话好听就能让自己的处境变好,如果你过得不好,也许是因为你从不对家人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