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林父:我……
先谷:你别说了,让我说!
荀林父:但……
先谷:你不用说!!让我说!!!
荀林父:但…好像…我才是总指挥?!
在先谷的“带领”下,荀林父与士会本来想不战而退的计划被彻底击破了。不得不下令三军跟随其后,渡黄河,扎下营寨,主动迎战楚军。郑襄公一看这种情形,内心有些崩溃。
虽然郑襄公是不得已向楚国求和,并定下盟约,但楚庄王在定盟之后就退师了,更何况当日楚师破郑城而入时,并无任何抢掠杀戮。因此郑襄公想着既然与楚国定了盟,定了就定了呗,附楚就附楚呗,归根结底,自己并没有太大损失,做个太平诸侯,挺好的。
不曾料想,楚师刚退,晋兵到黄河了,而且阵营非常强大,如今晋国中喊得出名字的将领,都来了,郑襄公一琢磨,虽然楚师强大,庄王又亲自坐镇,但是,万一、万一晋军打败楚军呢?一旦晋军战胜了楚军,那肯定就要追究郑国附从楚国的罪过了。郑襄公越想越崩溃,赶紧集合群臣计议此事。
郑襄公问,现在这个问题,很简单,晋国要是胜了,会来讨伐郑国,怎么办吧?
众大夫一听,这从春天熬到夏天,熬了三个月,晋军一直没来。后来被楚王破了城,定了盟,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晋军来了……可能又要被打……唉,感觉好委屈,感觉心好累……
大家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是好,大夫皇戍说话了,向郑襄公奏到:“臣有一计议,与其在此等晋军来伐郑,不如现在往晋军,先诉郑国向楚国求和全出于无可奈何,再力劝晋师战楚。”
郑襄公听完有些犹豫,不说话。万一楚军赢了呢?到时被知道郑国曾劝晋军战楚,他又要被打了。
皇戍知道郑伯的疑虑,于是继续补充道:“臣往晋军劝战,主公另外再遣人往楚营,劝庄王战晋,如此一来晋楚两国交战,必有一胜一败,到时晋胜则从晋,楚胜则从楚,择强而事。这样无论谁赢谁输,我们郑国都不用担心了!”
郑伯这才恍然大悟,拊掌称妙,立刻遣皇戍动身往晋军中去。
皇戍到了晋军营中,以郑襄公的名义说:“过去这几个月,寡君等待上国的救兵,日夜焦心,如在旱天盼望时雨一般。楚师围城,郑城竭力抵抗,但势力单薄,不抵楚师之强。楚军既已破城,寡君思社稷危急存亡,只能忍辱偷安于楚,只求免于亡国。寡君与楚定盟,实非背晋。”
晋营中众将领听了,有些连连点头,面有怒色,痛恨楚军的蛮横行径。有些则将信将疑,未能全信。
皇戍脸上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像是快要哭出来了,继续说道:“如今楚师胜郑,胜而必骄,而且连续出兵几个月,到如今必定疲弊不堪,若此时上国出军击之,郑国必定要成为晋军的后备力量!”
皇戍一番话,字字掷地有声,听得先谷热血沸腾,直接上头,大声说道:“败楚服郑,就在此一举!”
荀林父刚想说点什么,被栾书打断了。
栾书却对皇戍一番唱作不以为然,他一向都很怀疑郑国的诚意,听先谷这么一说,他便出声反驳道:“郑人一向反覆,他们的话,哼,未必可信!”
荀林父看看一脸冷漠的栾书,正想说什么,被赵同、赵括打断了。
赵同、赵括两兄弟听见栾书反驳先谷,很不高兴,先谷和他们一起最先领兵迎战楚国,反对先谷,那就是反对他们两,他姓栾的,在赵氏和先氏面前算个什么东西!不可忍!
两兄弟一起出声反驳栾书:“郑国作为晋国的属国,如今给晋军助战,机不可失。彘子说得对!”
荀林父就这样在主帅的位置上坐着,看着几个人来回互相抢答,完全抢不到发言的机会,结果,在林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先谷已经与郑国大夫皇戍定下了战楚的约定了。
另一方面,郑襄公派去劝楚战晋的使者也到了楚营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