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啦!《这是搬砖道人探索之旅的第 75 篇原创》
这个十一照例载着妈妈回了一趟外婆家,一趟乡下老家,这是每年回家必做的事,因为这既是妈妈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有事没事,回家看看。
妈妈见人就说,多亏我女儿有心,每年回来都会带我回老家转转,年纪大了哪儿也不想去就记挂着回老家,见见老家的亲人,看看老家的物件,看着老家的东西就觉得亲切。
我跟我妈是同样的想法,与其说是带我妈回家,倒不如说是我自己想回老家。
推开老家的门,就忍不住里里外外翻看着老家的那些个老旧物什,其中,这个不起眼的“货篮”最是让我记忆深刻。
“货篮”是妈妈的针线篮,是农村女性使用频率最高的物什,是妈妈几乎每天都会用到的东西,也是我最爱不释手的物件。
妈妈的针线篮,是竹编的,大概是爷爷奶奶那辈传下来的,不晓得是哪位心灵手巧的老人一手编织而成,记忆里的针线篮是光滑锃亮的,而如今少了妈妈的润饰,显得落寞了很多。
母亲的针线篮里,可不只是有针头线脑,还有剪刀、顶针、勾针、毛衣针、引针、针钳、布头、鞋样夹、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扣子……样样都是宝贝,当然,针线篮里总有没完成的手工活儿,等着母亲有空时完成。
1、妈妈的针线篮,是勤劳的象征
农村有句俗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见,在那物质资源极度贫乏的年代,针线篮是何等重要的物件啊!
我们兄弟姊妹三人,衣裤、鞋袜,都是妈妈时常用这个针线篮缝缝补补、修来改去得来的。
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很多替换的衣服,穿着频率高,小孩又顽劣,大人又常常需要干粗重的农活,上山砍柴,下地干活,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鳖……衣服总是破得快。
妈妈白天要下地干活,要种菜,要养猪,要喂鸡,要洗衣,要做饭,还要做许许多多的家务。一切忙完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妈妈会一件件检查洗净晒干的衣服,没破的,叠的整整齐齐;破了的放在一边,然后一件件缝补。
有的衣物是破一个小洞,母亲就横数针纵数针地织起来;有的撕开了一个口子,母亲就细细密密地缝好;有的破得比较严重,母亲就找出相同颜色的布头,打上补丁。经过母亲的巧手,破了的衣服总是抻抻抖抖、灵灵醒醒的。
也正是因为母亲的巧手和勤劳,我们即便穿不上多么好看的衣服,却也不至于着破衣烂衫,总能体面的度日,打过补丁的衣服像是开出了一朵花,别人家给的旧衣服也能变得很合身,一层层补丁下的袜子似乎更保暖。
在农村,如果你看到哪家孩子的穿着到处都是破洞,别人一定会说这家的女人太懒,不会笑话孩子丑或穷,因为大家信奉“没有穷人,只有懒人”的道理。
2、妈妈的针线篮,是全家的“优衣库”
夏天的时候,妈妈在昏黄的灯光下守着针线篮缝补破衣烂衫,钉扣子,补鞋子。
秋天多雨的时候,妈妈一得空就开始就着针线篮织毛衣毛衫,织围脖,织手套,织袜子,确保全家人都有足够保暖的毛衣毛裤过冬。
冬天农闲的时候,妈妈的针线篮更加热闹非凡,一家老小的棉衣棉裤都需要拆了改大,还要日夜赶着给全家人做棉靴——通常一双鞋是要穿一整年的,破了就只能修修补补。
我最喜欢看母亲做鞋子,农村的人家最费鞋子,女人们做得最多的也是鞋子,妈妈把破得不能再穿的衣服拆了,洗干净,用面粉做成浆糊,把那些旧布、破布糊在门板上,干了再从门板上揭下来,然后再依着鞋样剪,码个五六层或七八层,用白洋布铺了面、滚了边,用粗针线定型。
接着就是纳鞋底:先用引针刺眼,将穿了线索的针扎入,借顶针抵进去;再用针钳拔出来,悠悠地拉着长长的索子,那线索从鞋底的针眼里,发出细微的声音,绵长而富有韵律,母亲尽量伸展右手,像优美的舞蹈;然后,使劲地拽牢实。鞋底一厘米厚,每一针纳起来都不容易,母亲却纳得轻松自如,动作灵巧而又连贯。那鞋底,针脚细密,横成排,竖成行,整齐美观。
纳完鞋底,再做鞋面,最后将鞋底鞋面缝装起来,叫做“上鞋”。每一双鞋,都连着妈妈千针万线的用心!穿起来也会觉得特别暖心。
记忆里,妈妈只要一有空就在做鞋子,有时候是给我们做,有时候是给外公外婆做,有时候是给亲戚们的孩子做,于是妈妈便总是有做不完的鞋子。做完春天的,做夏天的,做完自家的做别家的,就这样,妈妈的针线篮几乎日日都不离手。
那时我们并不知道“优衣库”是什么,可如今在我看来,当时妈妈的针线篮就是我们全家的“优衣库”,一件件得体的衣服,一双双合脚的鞋子全都来自那小小的针线篮。
3、妈妈的针线篮,是我的秘密乐园
天底下所有妈妈的针线篮用处似乎都大同小异,它之所以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原因是我的童年也离不开这小小的针线篮。
农村的孩子没有游乐场,我又不能像男孩们一样,四处去爬树,掏鸟蛋,打纸牌,扒蝎子之类的,唯有天天守在这小院儿里跟着妈妈干家务活度日。
在这平淡的时光里,妈妈的针线篮对我有着特别的吸引力,没事的时候妈妈就着针线篮做针线活儿,我就会坐在旁边的地上翻腾这小小针线篮,看看不同颜色的碎布料,玩玩不同样式的扣子,偷偷戴一戴妈妈的顶针,直到妈妈一顿吼,怪我不该把她的针线篮都翻得一团糟。
但不管妈妈吼多少次,我都常常沉迷于这针线篮,有时候趁着妈妈下地干活不在家,会偷偷学着妈妈的样子就着针线篮,拿块布拿个针线,随便缝着玩。
妈妈见我实在喜欢摆弄她的针线篮,某天便找了一些黄色的布彩色的线,让我试着做一个小小的手提袋。
妈妈教我用绿色的布来做花边,教我怎么把针脚缝的看不见,教我在手提袋的正面做一个小小的花朵形状的小口袋,末了还帮我的“手提袋”装上了一条珍贵的拉链,做好以后,我满村到处转悠炫耀自己做的手提袋,上街买东西的时候妈妈还特意给我装了几张毛毛钱,这个“手提袋”直到读初中都还充当着我的宝贝私藏袋。
再大一些,妈妈开始同意与我共享针线篮,教我织围巾手套,毛衣袜子,缝补衣物,做鞋垫甚至绣花,我也开始帮妈妈分担那些力所能及的针线活儿,我也终于可以像妈妈一样守着万花筒一样的针线篮。
我的妈妈是一个严肃不苟言笑的妈妈,从来没有陪我睡过觉,没有帮我梳过头发,也从没夸过我,甚至经常凶我骂我,但对我来说,妈妈所有的温暖和爱意仿佛都是通过这小小针线篮传递出来的。
妈妈的针线篮或许是农村里最微不足道的物什,但却承载了那个年月最温暖的故事和最踏实的幸福感,因为有了妈妈的针线篮,才有了一件件温暖的棉袄,一双双脚踏实地的布鞋,才有了这一身的善良和正气。
妈妈的针线篮里,装着妈妈的勤劳和善良,也装着妈妈未曾说出口的满满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