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时候放寒假在家,都是近小年(年廿三)左右了。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张罗过年的各种事宜,从每个角落大扫除到房间物品的大洗大晒,从泡糯米舂成粉到制作成发糕油堆,从腌制五花肉到制成扣肉,从买回大红纸裁剪好到磨墨写成春联……
二十多年前的农村过年的气氛,年复一年的隆重,年年如是的祥和。
家家户户都在热火朝天的准备,整个村子都飘着发糕香味,飘着油堆出锅的香味,飘着油炸芋头香味,飘着令人垂涎的扣肉香 ,我们作为半个劳动力的孩子,可以优先得到那些食物制作过程中,一些边角料的解馋,就更卖力的帮助大人一起干活。
到了廿二九,我和堂哥堂妹几个就早早起来,和二伯父一起准备写春联的桌子,笔墨纸砚等。村里人吃过早饭,就陆续开始过来请二伯父写春联,大家拿着好几份我抄好的各种风格的春联比较来比较去,确定了就让我们记好排队等待,大人很多时候是没有时间等的,就回去让孩子过来等写好晾干后按号来要。
许多横批都寓意深长,如 “万象更新”“迎春接福”“新春大吉”“国泰民安”等等,还有上下联“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向阳庭院花开早,勤劳人家喜事多”;“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五谷丰登人人喜,六畜兴旺处处欢”;“大地回春千山秀,国强民富万户荣”;“春到山乡处处喜,喜临农家院院香”……
村里一百多户人家都先后来预定春联,二伯父和我们几个孩子一直要忙到次日中午才弄完,每年跟着二伯父写春联,我们理解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字体远比在学校认识得早,每年寒假准备春联内容,也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处于小学阶段孩子最有意义的事情,那时候各类书籍有限,二伯父要求我们不能年年千篇一律照抄,要我们结合改革开放的背景,还有结合村民生活发生的巨变来改动用字,我们几个人搬来唐诗宋词,翻出对联大全,用上三中全会精神,再央求已读初中高中大学的堂哥姐他们一起帮忙,我们绞尽脑汁拼凑,得到的常常是二伯父斟酌之后的表扬和鼓励……
每年大年初一早上,二伯父就会用我们参与写春联得到的报酬分好的利是(红包),(记得那是1988年左右,一副春联,村里人都是给个2元到4元这样,农村的房子都是有大门以及厅堂)。我们三四个都会得到20元的大利是,这在当时全村是最大利是了。当其他孩子都拿着利是去镇上买烟花鞭炮或者小食品的时候,二伯父带着我们几个到书店里找自己喜欢的书籍了,那时候很多好看的小人书,《红楼梦》系列、《三国演义》系列、《西游记》系列、《水浒传》系列、《聊斋志异》系列、还有很多抗战系列的,以及《聪明的一休》、《蓝精灵》、《黑猫警长》、《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数不胜数……
于是,每年的寒假,我们几个人有了一堆书的陪伴,真的可以废寝忘食,有时候一边烤火一边翻书,有时候一边嚼着油堆舔着手指一边忘情地潜进故事里同悲欢共叫喊,惹得其他几个瞪白眼……
等到老表们三姑五姨之类来走亲戚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合起来装了几肥皂箱的小人书是最受欢迎的。
等我们跟随大人去走亲戚的时候,兜里带上新买的小人书,等到亲戚家收了利是后,就坐在一旁翻书看,引来亲戚羡慕地叫来自家孩子:你看你表姐(妹),一有空就看书。你别说,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装逼”的确很成功。
等油堆吃得差不多,发糕也吃完,我们的书也看完了。元宵节一过,日子又恢复到平常简单的重复,祥和的循环,长久的安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