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课中方案设计的展示与评价,审查与完善这两个环节最能体现教师是否具备并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上课存在问题的现象是,展示后评价的环节,教师往往会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去挑选下面给予评价或提出建议的学生,更会代替汇报的学生做出回应。审查与完善的环节,教师总是不自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给学生机会,或等不及学生发言。
今天听了一节方案设计课,这个老师时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时而又想起来应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当学生汇报完后,就让他回座位了,然后,老师带着下面的学生评价这个组的方案,当有学生质疑时,老师又想起来,应该把这个应答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于是又把那个学生叫起来,说“某某提出这样的建议,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的老师干脆就代替汇报的学生向提出建议的学生做出解释。学生的主体地位何以体现呢?
今天这个老师的优点是关键性事件处理得很好。如,有一小组汇报结束后,一个学生提出建议说,他们的展示方式是ppt,但物品准备确只有电脑,汇报的小组,争辩说,我觉得我们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就可以做ppt进行展示汇报了。这个时候,老师及时介入,让这个孩子说出他们小组的子课题是什么?大声地说出来,这个学生说,我们的子课题是“科学实验破解迷信”,于是老师说,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做什么?是不是方案设计完了,就展示就可以了呢?我们主要进行的是活动的探究,你们要做实验,要照相,积累素材,说服大家不要相信迷信。所以展示前必要的材料准备是必须的。经过老师的这番话,那个汇报的学生心服口服了。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目前,因为安全的问题,使得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能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而是仅限于在学校里的网上,书上搜集一下资料,编排一些节目展示汇报一下,就完成了,所以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反而不会真实地开展活动了。因此,在做计划时就不会考虑,要真去做实验,真去做采访,真去搞调查等,从而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安全的问题成为悬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乃至学校领导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常的活动都不能走出校园,更不用说研学旅行了。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举步维艰,这样的实施方式完全背离了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更不用说体现课程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