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本书很火,不读畅销书的我,今天也不得不花费4个小时把它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
内容概要:一个失意的中年男子,在读书指导的指导下,通过100天读完33本书培养兴趣,365天读完100本专业书增加专业性,采访10个CEO,,最终升职,加薪,赢取白富美的经历。同时穿插通过大量读书改变命运的人物实例,就是告诉你一句话,想成功,必读书。
接下来,开启吐槽模式。
先批判
读书是个很感性和理性化的过程,读书多的人可能会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不一定都读书多?
读书很重要,但是真的重要到作者所强调的地步了吗?
像书中主人公那样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费到读书上,合理吗?家人不需要陪伴吗?身体不需要锻炼吗?
读完后总感觉这本书有点像最近几年像一种在中国广大农村很流行的养殖直销理念。类比如下:
读书肯定会成功理念宣传(养殖某种特殊产品会致富)——生活工作中不得志的人买这本书(渴望致富的农民朋友们买养殖公司提供的种苗)——书中提出特别高的要求(养殖标准很高)——读这本书的人完不成要求,继续失败,认为是自己不行(农民朋友们养殖不活,认为自己技术不行)
最后,失败的人们更加佩服作者,认为他是个传奇,作者名利双收。农民朋友们通过高价买来种苗,养殖公司大获其利。
疑问有二:
1.渴望改变的主人公第一次见面,就答应100天读33本书?这个有点可疑啊
2.在忙碌的工作之外,看100本专业类书,销售专业的书都很薄吗?不知道作者想不想试试理工科类的专业书,一个公式能让你算上半天的那种?
当然了,我们不能太认真,或许作者只是想告诉大家要多读书而已。
再吸收
将零碎时间积累起来读书,减少聊天,看电视的时间,确实不错。毕竟我看了这么多年电视的收获确实比不上我读七遍《红楼梦》的收获。
读书要有目的,这个概念提的很好。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所以我们的需求自然也不一样。针对我们需要改变的方向去读相关类的书,自然事半功倍。
关于读书和实践的这个理论,我想说的是,根本不用他说,我最佩服的哲学 家王守仁老先生最早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不过书中,作者举例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最佩服的一点就是作者的这个鸡汤能力,一个简单的标题可以通过一个人物经历的方式将其扩展成一本书。语言也算生动有趣。
这本书出版的背景是韩国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后个人在大公司制度下焦虑累积的一种产物。给众多在公司制度下焦虑工作的人的一道鸡汤——如何才能成功?读书吧!
还有,给人推荐书单,我最讨厌,推荐一本书可以,写写书评也可以,推荐书单是几个意思?
侠客岛司徒格子有段话:在许多年里,我总觉得这世上最为粗鲁的问题,就是被要求推荐书。这跟被问胎记长在什么位置一样无礼。毕竟,我还没傲慢到认为我胎记的位置对其他人很重要。
虽然我不是十分苟同,毕竟我认为将自己读的好书给朋友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如果能够因为读书交到朋友,生出一段查令十字街84号那样的友谊,也是极好的。
对了,对于书的推荐,我就推荐一本,这本书名字叫经典.
今天吐槽比较多,希望大家有一个好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