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6.7,如果没有疫情,今天是2020年高考的第一天。
距离我高考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每每提起高考,我都有一种如鲠在喉的窘迫和瑟瑟发抖的惧怕。
说惧怕,完全不夸张。2015年,我考入了市重点高中,成为了他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成绩才刚刚过分数线,在这个全都是竞赛大神和优秀学霸的学校里,我不知道接下来的三年会有怎样的学习生活。学习上,我深知需要拼尽全力才能达到average level,不脱全班的后腿,而课余活动上,这所学校重视学习和成绩,我所会的几项"雕虫小技"可能也很难有展示的机会。但我也暗下决心,希望能在不一样的环境中突破自己,努力学习,高考咸鱼翻身。我就带着这样些许自卑而又充满希望的心情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
高一的科目覆盖面很广,其中就有我最不擅长的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可以说是我的克星了,不论我自己如何努力,不论老师同学如何帮助我,这两个小恶魔一直萦绕着我。还好,高二就要分文理科,我当机立断选择了文科了,希望远离化学物理的"折磨"。当然了,除了有被学习压迫的痛苦,也有开心快乐的愉悦。被美术老师看中了绘画才能,和几个同学一起开始了扎染"事业";因为学过音乐,成为班里合唱比赛的领唱......
高一的日子在开心和折磨中就这么结束了,高二也悄然而至。
高二开学重新分班,由于选择了文科,班里43个人33个女生,10个男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俗话说:女生多的地方是非就多。果不其然,...(八卦不多赘述)
本以为逃离了物理化学的我眼泪掉下来,数学和地理也成为了我的心头大患。文科数学也没我想象中的简单,地理竟也需要计算时区换算土壤深度等。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只能忍着走下去。高二下学期接近期末,迎来了高中会考----物化生。回想那一个月,我成为了理科办公室的常客,好在每位老师都没有嫌弃我的低智商问题耐心解答,最后稳稳通过会考。
经过一个月的紧绷状态之后,也为了更好的开启高三模式,在这个暑假和爸妈去了世外桃源桂林。身为北方人的我到那里之后没有一丝的不适应,还爱上了桂林米粉和啤酒鱼。愉快的假期生活结束后,迎来的就是高三生的特权"提前开学补课"。那时的我还充满斗志,以为通过一年的努力会考上一个还不错的大学。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
开学前半个月,我每天五点起床,十二点睡觉,每天浸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纬线、秦始皇和start begin之中,恨不得每天背下一整本书,第一次月考成绩也有了提升,但好景不长,大家也越发的努力,提升的更快,我就慢慢的有了一些退步。由于班里的座位是按每次考试排名的顺序来选择的,我的排名在靠后的位置,每次的选择性比较窄。最令我困扰的是,班里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同学,这位同学多次被举报偷摸女生pp和偷拍女生;还有很多次被班里同学看到偷翻同学的书桌,而我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他的成绩还可以,和我的排名很接近,所以半年多,每次选座位我都祈求千万不要和他挨着坐。但终究这一天还是到来了,他选择了我们这些女生中间的座位,引起了女生心理上的不适,班主任也看出了我们的困扰,借口让他和男生们坐在一起。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翻过书桌的我心里一直存在着阴影,每次离开班级都很害怕书桌再次"受伤",距离高考的最后的几个月我好像癫狂了,心里总是担心着这个事情,课也上不好,作业也写不下去,产生了厌学心理,在家里呆了一个礼拜,才又鼓足勇气去学校上学。我回去后,细心的前桌女生知道了我内心的困扰,每天下课和我聊天,一起探讨题目,课间我们还互换零食,就这样,备考的最后几个月过得还算充实开心。
距离高考还有一周,学校给我们放假了,有问题可以去学校答疑,没问题可以在家里养精蓄锐,为6.7和6.8做准备。很快一周过去了。
2018.6.7,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在准备进考场的时候还打了雷,鞋子衣服也被淋湿了。而进入到考场后,雨停了,太阳也出来了。第一天的语文数学平稳发挥,这无疑是给了我一颗定心丸。6.8早上是文综,坐我后面的考生可能觉得试卷太难索性放弃,一直在踹我的椅子和一直唉声叹气,尽管答题环境受到影响,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拿起笔就写,写的满满当当,发挥了文科生的特长,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知识点。下午的英语对我来说没太大的压力,就这样,在平淡的写完英语作文后,我的高考就结束了。
高考完半个月,出成绩了,是一个对于我来说平常的成绩,报了志愿,上了大学。尽管高考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每每听到这个词心里还会一颤。有时候人们常会说,如果能回到高中该多好啊!而我不想回去,不想再体验一遍作为队尾的滋味,高三那拼了命的背诵,还有那心理上承受的种种压力。说后悔,那肯定是有的,如果在努力一点点就怎么怎么样了,如果再多背一条知识点就怎么怎么样了......我只想把这些没使出来的力气用在现在的大学学习中,不至于让以后的自己回看大学还充满遗憾。
2020.7.6-7.8又一群新鲜活泼的力量将经历高考,希望他们这"命运多舛"的一届,能在最后的这一个月中使出浑身解数,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没有人永远18岁,但总有人18岁。加油吧!18岁的少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