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有意向画意摄影(高感光大颗粒、失焦)靠拢,实在是仅仅肉眼可辨的照度下,机器和我都到了极限,且依靠了后期补光。

清晨

遇见阿猫之前,先遇见了阿花

还有阿狗。前面的小黑颇有几分颓废诗人的忧郁气质

然后就是阿猫了。注意第二颗脑袋,绝对是我在电脑上倒照片时才发现的。不得不说,猫比狗难拍,重新构图都要如履薄冰,你一动,它早就动了,于是一切归零

后来到了晚上,夜幕降临,大院门口一个小姑娘在喂猫。我问是不是她的猫,她说不是,最后她同意我拍照

这是个楼的拐角,光线的死区。猫又总喜欢躲在暗处,靠过往汽车的大灯,才勉强窥见全貌

小姑娘说,这一只比较凶,还挠过她,我问有没有打针,她摇摇头外星人一样看着我。图上是她从灌木丛里把猫掏回来后,教育它吃饭的时候不要到处乱跑

她告诉我说,今年11岁,上五年级,我说哪有,你太小了,她马上说10岁

真的很喜欢这一幕。不多说了,文字显得多余。

挺欣慰的是,在几乎完全漆黑的情况下,竟还能本能的去构图。当时是H25600的高感和最大光圈F2.8,快门是1/30秒,已经低过安全快门

后来小姑娘说我可以靠得近一些跟它们玩。话音没落它们就凑上来了。这下尴尬了,我的镜头最近对焦是一米…尽管如此,镜头还是描写出了花猫的眼神光,那是在满世界粗颗粒和景深范围之外的一点闪亮,一如我们午夜梦回时的无意识高光

看得出来,她还是最爱白这只白猫,也最爱穿白裙子

最后放一张早晨的,以便大家恢复一下正常视力。之前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女人最有魅力,我说猫一样的女人;理由则是——安静,独立,有时粘人,有时挠人

中午时之所以拍下这张,是因为它经历时光之后依然稳健的色彩,和坚定的笔触,还有就是把“Y”独置一区的整体结构,这显然是表达了某种心声和权重。那之所以又把这张放在最后这里,是想献给前面那位白裙子小姑娘和她的猫,以及曾经问我问题的人…千万不要问我这三个缩略字母是什么意思,阿门
这几乎是我碰见过的最糟糕的环境照度,以致不得不后期补光才略见端倪,但同时这也是遇见过的最美好的遇见(之一)。
当时的情况,对焦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取景器里一片漆黑,只有半按快门时,感光度才提亮,也只能用来大致构图。
于是我使用了“半径对焦法”(发明版权为我独有哈):目测猫的距离,然后转向光亮处某一个等距物对焦,最后转身拍摄。
这办法大体行得通,当景深足够的时候。可我当时已经是最大光圈,所以就有了上面这一组模糊,可每张照片竟占了6M的空间。
煽情的文字就不写了,如果画面没有表达出来,说再多也没用(其实是因为我不会)。
———用这一生的影,追寻来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