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说人生三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对嗜蟹之人来讲,恨蟹之甲壳,似乎不比三恨有少。
《易.说卦》载:“离为蟹,外刚而内柔也”由此可见,周朝时,已开始吃螃蟹了。而内柔外刚一词,最初也是用来形容螃蟹的。
内柔外刚,书上说是内心柔弱,外表刚强。蟹虽甲壳加身,八足两螯,横行于世,却仍难逃世人十指,伶牙利齿。
于是乎,与蟹甲壳之斗,自古似未曾停息。人云:食蟹分文武,武食随性,文食雅致。食蟹的境界早已去到毫分缕析。
《考吃·食蟹》载:“吃蟹开始讲究,是在明代。明代有能工巧匠发明了一套小巧玲珑的食蟹工具,初创时共有锤、镦、钳、匙、叉、铲、刮、针八件,故称蟹八件。”
有诗为证:“锤敲蟹壳唱八件,金锯剖螯举觞鲜。吟诗赏菊人未醉,舞钩玩镊乐似仙。”
蟹八件旧时只有讲究的富庶人家才用,在晚清时期苏、浙、沪一带大户人家还把它作为女儿出嫁时必备嫁妆。
吃蟹用“蟹八件”,是分别为银制的小巧物件,勾掏敲夹各有所用,且能不损蟹壳。传言有高人,把蟹敲骨剥解吸髓后,其壳犹可原样拼出整蟹。
蟹八件,研究了一下用法:
1.墩:用于安置蟹身;
2.锤:轻敲蟹壳,将壳内蟹肉与之分离,便于 取食;
3.斧:多用于切割蟹脐,撬剥蟹壳;
4.剪:可用于切割蟹钳,腿及蟹身之用;
5.刮:多用于剔除蟹腮及内脏;
6.叉:挖取蟹黄蟹肉;
7.镊:用于提取蟹腿肉;
8.勺:用于取食蟹黄蟹肉。
另外,食家陆文夫,曾借笔下人物夸口,说苏州人吃蟹,工具有八八六十四件之多。实在让人好奇和惊奇。
如此这般,小小一只毛蟹传言落在上海人手中,便能从日出优哉游哉吃到日落,从上海一路绵延到北京。
要这般繁琐,想来也没几人有这样的耐性。难怪到了梁实秋的《雅舍说.吃蟹》中,蟹八件则已变成了“食客每人一件小木槌,小木垫,黄杨木制,小巧合用,敲敲打打。”
还不如去餐馆里吃“炒蟹肉”,有肉有黄,免得自己剥壳。
苏州厨师最擅长出蟹粉,蟹蒸熟,掰开蟹脚蟹钳、掀开蟹盖;以不锈钢针将蟹盖内蟹膏、蟹黄刮下;以剪刀从蟹脚关节处剪断,再顺直剪开,用长针挑出蟹脚肉;蟹钳亦用此法拆肉;将蟹黄、蟹膏剥净;蟹壳一掰为二,快刀横批,用长针顺蟹壳槽剥肉。
随园食单中也有剥蟹蒸蟹,“将蟹剥壳,取肉、取黄,仍置壳中,放五六只在生鸡蛋上蒸之。上桌时完然一蟹,惟去爪脚。比炒蟹粉觉有新色。”不知是不是和扬州名菜雪花蟹斗一样。
可惜,只以现剥现炒之蟹为佳。过两个时辰,则肉干而味失。
如今,听闻加拿大人又发明了剥蟹机,螃蟹八只大爪被固定好,一只只井然有序,在机器翻腾之下,锤打敲击,再用水流猛力冲洗,只须几秒钟,壳与肉便从此分离。快则快矣,经这样处理,大约也鲜味失之七八了。食时痛快,味道已失真,大打折扣。
我自知世俗,只知以自剥自食为乐。虽一直没有耐心,蟹的小腿部分总是弃而不食,肚子部分也只是囫囵略咬,但十指与牙齿轮番与蟹较量,随心随性,不亦乐乎。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14天
*又到赏菊食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