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

卷二十七,汉纪十九。时间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49年。主要故事有,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宣帝言“汉家本以霸王道杂之”,宣帝崩等。

1、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出现此情况,一方面是多年来汉朝及西域各国对匈奴的军事打击,另一方面也是汉文化对其同化的结果。经过上百年的战争、和亲,匈奴和汉朝的相互了解已经十分深入,尤其和亲政策,汉朝的公主、使臣都在潜移默化的用汉文化影响着这个游牧民族。五单于争立很大程度反应出的是继承权的正统问题,如果没有上百年的耳濡目染,匈奴内部是很难孕育出这种文化形态的。可见文化的强大作用。企业文化也是如此,能够使企业基业长青的只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内生力,缺少企业文化的企业只能是在维持一门生意,迟早会倒闭。

2、汉宣帝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真是一语中的,自汉起直到辛亥革命,历代王朝皆用法儒,用法稳定社会秩序,用儒统治子民心智。司马光反驳是当时无“真儒”出现,如果伊尹、周公、孔子在的话,汉宣帝就不会霸道、王道、儒道皆用,而只用儒道,司马老先生没有看明白一点,什么时代造就什么人才,从秦孝公变法到汉宣帝时代约3个世纪,在没有统一的选拔制度下,人才的生长是趋利避害的,是功利的,王道、霸道更有市场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再出现像孔子这样的大儒呢?所以,面对市场不能靠理想来看产品研发,重要的还是需求。

3、汉宣帝其人。汉中兴之帝,体味过民间疾苦,经历过宫廷争斗,一位有为的皇帝。三个可敬之处:一是用人,宣帝期间出现了一批高素质人才,霍光、魏相、丙吉、黄霸、赵充国、杜延年、萧望之等等,而且均能用人所长,并且赏罚分明。二是做事,不激进,不意气用事,在与赵充国商议平羌之乱的过程中,君臣信件往复数次,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最终确定可行性方案。三是做人,比较勤俭,善于纳谏,独立思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卷十四,汉纪六。时间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0年。主要故事有:淮南王、济北王反叛、汉匈和亲、张释之谏汉文帝、贾谊...
    贾海昕阅读 404评论 0 0
  • 卷二十三,汉纪十五。时间公元前86年至公元前75年。主要故事有:霍光与上官桀争权,苏武归国,刘旦、上官桀谋逆失败,...
    贾海昕阅读 184评论 0 0
  • 卷十七,汉纪九。时间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34年。主要故事有董仲舒上“天人三策”、黄老儒学之争、武帝选人、武帝初...
    贾海昕阅读 257评论 0 0
  • 卷二十八—二十九,汉纪二十、二十一。时间公元前48年至公元前33年。主要故事有昭君出塞,冯奉世破羌等。 1、汉元帝...
    贾海昕阅读 528评论 1 2
  • 周亚夫带兵 公元前158年冬季,早已对大汉虎视眈眈的匈奴人公然入侵。匈奴人的六万骑兵杀害和掳掠了很多人。 军情传到...
    云之风舞阅读 887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