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一些“乖娃”,若干年后为什么会让人大跌眼镜甚至大失所望?
今天我在《给教师的建议》第95条“怎样爱惜学生的信任”中找到了答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知道,管不住的淘气鬼和爱吵闹的学生,再紧要时刻可能表现为一个善良的好心的人,而那种无意志的唯唯诺诺的学生,则往往是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甚至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顾亲人的痛苦。”看了真的是触目惊心,同时也让我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茅塞顿开了。
多年前一位老教师曾经说,那些调皮捣蛋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一般不会有大问题,那些蔫蔫的“乖娃”不出事不说,一出事就是大事。刚刚参加工作的我还有点不太明白,现在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那些所谓的“坏学生”经常处于老师家长的严密监控之下,稍有“越轨”轻则受到批评,重则要承受“皮肉之苦”。他们的行为动向比较透明,出了“乱子”,我们首先想到是他们。所以,“坏事都是他们干的”,他们的承受批评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强,一般不会出现让我们感到意外的事。
而“乖学生”在学校遵守纪律,学习认真,一般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也比较听话,似乎很省心。他们可能是因为胆小、懦弱、没有主见、意志薄弱,才如此让人“省心” ,而这些缺点被隐藏起来了。他们一旦出现问题,承受能力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发生让人意外的事情,长期来说,一点也不省心。
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涌动着滚滚的暗流。
老师和家长如果只看到孩子“乖”的一面,或只关注他优秀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不足,就可能放松对他的教育,导致他出现不为人知的问题。这样长期累积会就可能有危险发生,而老师和家长却浑然不知。等到孩子某一天突然闯祸了,大人才幡然悔悟。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教师和家长要有一双慧眼,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以免耽误最佳的教育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