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界的人最难相处的不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方式。
有的时候发现工作得越来越累,工作内容没变、工作伙伴没变、环境是没变的,那为什么难?
难在你想改变,而满世界的阻力!
不转型会死,真的!
但是很多企业的模式没变,很多人的工作方式没变啊,他没有“死”啊,不是正常经营,正常挣钱么,你为何这么说?!
哦,我没想到还能这样苟延残喘的活。
来这之后感觉力不从心,好累啊。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的“精英”有个很大的亮点,
自己以为自己好刻苦心疼自己,自己感动自己。
而殊不知,越辛苦,自己越累说明做得方向越不对,有多少重要的事情是点灯熬油拿健康拼出来的?有多少重要决定是绞尽脑汁算计出来的?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有多少成功是靠努力拼搏得来的?
我为了XX连续一周每天没时间吃饭睡觉;昨天晚上为了XX熬夜到4点才睡觉;我为了XX步行5公里还背着一堆设备……
一切看似“让自己委屈受苦”的小努力都是日后失败的基石,因为自己多么多么努力就会成功,自己多么多么辛勤完成了某某东西就会收获回报……诸如此类的逻辑现在已经错了。
用时代一次定义现在的发展也是落后的了,2015年是免费经济、资源共享的一年,2016现在是分享、“大”时代的一年,现在最合适的发展模式不是盯住一个目标不懈努力,而是寻师问道、资源、知识共享的形式。
试问,你自己(团队)在公司里憋3个月做出来的东西会比别人咨询业界大咖然后资源配置后一周做出来的东西好么?
绝对不会!
要相信站在高处的人看到的一定比地处的远,要知道现在在很多领域已经完全遵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高人的点拨点的是工作得方向,而方向就是决定了出路。
我发现我也陷入了一个错误,就是即使发现对方(某一人、某一公司)有很多缺点,也要迁就ta而不离不弃,我跳动的太频繁了啊。
我不认为这是高傲,只是不想浪费时间在工作以外的内耗上,只是不想在毫无兴奋的时候妥协。
昨天是9-26号,当我得知今年上海和“我们”同一时期的483家非常有希望的创业企业都垮掉了的时候,我忽然感觉前途很明朗,有什么东西或者组织是一成不变、生而不衰的呢?有什么是万无一失的靠山呢?
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