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读书会,爆满,预设的场地根本坐不下,好多书友们只能靠着离主场席附近的角落坐下来。这期昆山读书会报名链接刚发出来,瞬间名额被抢光了。我们看到昆山的家长迫切成长的心,不禁为昆山的爸爸妈妈们点赞。向梅老师说,2021年定义为“唤醒”的一年,未来最大的奢侈品就是生命的觉醒,我们期待更多的爸爸妈妈被唤醒,大家做好准备迎接了吗?
昆山读书会迄今为止一共办了九期,我们这有一位妈妈(小美)一场不落,到底是怎样的驱动力让这位妈妈能一场不落呢?你来了就能找到答案。有个妈妈说有两期读书会没来参加感觉亏大了,我们只能说你不来肯定亏了,因为我们的读书会每期话题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你学到的内容也不同。今天还有一个妈妈说,读书会中场应该安排一个休息时间的,中间想上厕所一直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我们每场读书会,家长们都是忍着饿肚子,憋着不上厕所,就怕错过妥妥的干货,每场读书会都因为大家的热情和积极的投入状态延长一两个小时。
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已经接近尾声,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这本书讲,因为当下最焦虑的焦点就是父母的教育,孩子问题背后的根源与父母有哪些关系?比如向梅老师今天提到孩子叛逆,为什么你读到的是叛逆?因为你已经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了,你已经读不懂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成长,我们的成长必须先孩子一步,才能做好对孩子的积极引导,孩子也才愿意对你打开心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针对不同的特质,家长们需要做不同的引导。而且孩子们其实特别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出来学习。
我的儿子今年5岁,每次我说出来学习,儿子就很乐意,他说妈妈学习回来就不骂我了。今天也有一位妈妈分享说她自从出来学习了,孩子发现妈妈变化了,孩子也非常好奇,妈妈就在周五带孩子来猫屎咖啡店,看看妈妈学习的环境氛围。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爸爸妈妈看到,情绪上被看到,被理解,一起在情感上有共鸣。
说到情绪,向梅老师提问,当孩子情绪发作时,你是怎么呈现你的情绪的?有两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父母经常不知道孩子的情绪到底在哪里?感觉有的时候孩子有情绪有点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情绪要怎么调节释放?很多家长会在情绪没解决的情况下跟孩子讲道理,讲道理的同时你们其实已经不是平等关系,你是凌驾于孩子之上,意思就是你要听我的,这个时候的说教有用吗?孩子反而更受伤。有情绪的时候不要谈任何事,处理好情绪再处理事,否则就是两败俱伤。但是事情也不是这么算了,事情还没结束,为了让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可以在没有情绪的状态下告诉孩子妈妈当时的感受,这个感受只是陈述,没有评判,没有指责,可以提问孩子到底是妈妈的情绪导致你这样的情绪,还是你自己的情绪导致这样的情绪?那下次我们应该怎么做?少建议,多提问,也许一次走不进孩子的心,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们要接纳孩子,一次次对孩子的心敲门。如果硬闯,想走近孩子,孩子不愿意,只会两败俱伤,对亲子关系也没用任何作用。我们无条件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夫妻之间关系也一样,会有一次次的卡点,如果一次次没有正面突破,也许走着走着婚姻就走向破裂。我想没有哪对夫妻是奔着离婚去结婚的,我们的下一本书将讲亲密关系,感谢读书会的精心安排。
今天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孩子对任教老师不满意怎么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喜欢哪个老师,那门功课成绩就好,不喜欢这个老师,这门功课成绩就刷刷刷往下掉,给自己找很多老师的理由,有的孩子联合其他孩子一起反对这个老师,各种吐槽,甚至还有的家长还会到学校闹,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正面引导孩子呢?向梅老师今天分享了一个她带的一个高二的孩子,不喜欢物理老师,首先她跟孩子先建立良好的关系,有了良好的关系才会有良好的沟通。第二次见面时,因为有了良好关系基础,向梅老师很严肃指出,老师你再不认同,你的身份是学生,你不能干扰别人,课堂困了你可以举手出去,趴着睡觉就是你素养不够。你进教室的目的是学习,不是来跟老师培养感情的,我们要学会克服自己,人生遇到好老师是你的幸运,但是老师你不能选择。当然,如果孩子这门成绩确实不好,我们又没办法去换老师,也是可以求助专门的课外辅导老师,我们要善于借力。生活即教育,现在在学校你不喜欢你的老师,那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你不喜欢你的领导,到那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今天还说到给孩子做心理预设,特别是成绩好的孩子,因为孩子不一定一直处于成绩的巅峰,可能会经历低谷—高峰—低谷,我们要提前给孩子预设,如果遇到低谷怎么办?怎么看待自己?很多初三的孩子进入高中,家长在暑假就可以给孩子做心理预设了,初中你是优等生,到了高中大家都一样,你优等生的光环可能就没了,那时候你会怎么看自己,你要怎么做?从孩子的回答你也能看出孩子的心念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再对孩子做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
最后的总结环节,我们读书会一个爸爸的分享触动到我,这位爸爸是一位教育从事者,之前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上司是一个法国人,他的上司遇到问题就会问Why,一个不够就再问一个Why,再不够再问,问的过程中思维就一步步更深,7年和这个上司相处的过程经历中,也慢慢改变了这位爸爸的思维方式。我不禁想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任何事情发生的背后多问自己Why,最后我们一定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有了根源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位爸爸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同样运用到他后面的教育工作中,就像他说的,孩子的学习任务在学校而不是在他那,所以平时的交流主要让孩子思考,而不是自己教孩子这道题怎么做?要带给孩子思维上的改变,如果思维改变,他到学校每天好好学习,效果是惊人的,可能超越家长的预期。
此刻已经晚上11点,儿子跑到客厅找我,我跟孩子说妈妈在写读书会小结,这是向梅老师交给妈妈的任务,妈妈答应的事情必须要做到还要做好。儿子给我竖起大拇指:“妈妈,你好棒,你好优秀!”,我想此刻我已经给了孩子榜样的力量,这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读书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向梅老师抛出来一个问题,也是其中一位家长提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平凡”和“平庸”的?我们期待大家智慧的碰撞,擦出不同的火花。期待下一场读书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