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了不起的我》 40丨转折期选择:依据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

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

选择的第一个原则,是要想清楚我们究竟做的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另一种思路,我姑且称之为“心理选择”。在这种选择模型里,我们不再问将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的选择本身。我猜这可能是因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心理选择会比“我能挣多少钱”这样的经济选择要难一些。因为前一种选择,意味着更多责任,意味着在不确定的状况下,为自我负责的勇气。

可是你要知道,选择就是成就自我的第一步,你就是在用自己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那个想成为的自己。除非你是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否则就很难真正理解选择。

环境还是自我创造?

这就是我想说的选择的第二个原则: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

外在的环境是决定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环境时,我们就没有在做心理的选择。这时候,你很容易被一种无力感淹没。

所以有时候,选择需要我们回归内心。自我的形成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可是如果用过程思维去思考,你就会发现,自我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你的选择,就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创造自我的第一步。

当他这么思考的时候,有些事情已经有变化了:决定选择的力量不再来源于环境,而是他对自己未来的构想。不是环境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他想成为的自己,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首先,他的选择不再是环境的产物了。不是我喜欢这环境我应该坚持,我不喜欢这环境我不应该坚持。相反,环境,哪怕是不利的环境,都成了自我创造需要面对的现实,需要克服的困难。这样它就成了整体图景的一部分了。

其次,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对风险的感觉也不太一样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坚定了选择的依据是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风险就不再是决定选择的因素,我们只会从它能否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志向来考虑它。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在工作和关系的转折期中,你将如何面对选择。我说了两个选择的原则:

第一,想清楚自己要根据什么做选择;

第二,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