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喜欢文字的人多会喜欢和清静寂。特别是暗夜里,一盏灯,一支笔,一纸文,看似孤独,却恰恰是你能够放弃一切偏见与执念,无限接近本真的时刻。真的“猛士”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即使是略显阴暗的角落,终归也是你灵魂的一部分啊……
是否会在书写的某个瞬间陷入恐惧,担心笔下的文字过于浮夸,渐渐偏离了为文的初心,误入哗众取宠的歧途?
是否会在自己的文字遭受质疑和诟病的时刻稳住自己的情绪,不羞不恼,不急不燥,依旧可以手持一支素笔,在自己创设的世界里勾勾画画,保持心情美丽?
是否会将文人间的互相探讨,当作一次交流切磋的契机,只论内容不论其他,纵慷慨激昂、言辞激烈,亦是有营养的辩论,丝毫不涉及人身攻击,不转为彼此交恶的一场骂战?
02
以上种种,言之听之似乎轻易,实践起来能够永葆积极的心态却难。究其原因,多半是一个人太想成功了,便开始急功近利,便渐渐失去理智,便无所不用其极,管它什么形象不形象,占理不占理,能达到目的就好。
也曾苦恼于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专业背景,偶尔在摸索中有所前进,更多的时候,则像没头苍蝇一样跌跌撞撞。
也曾羡慕过那些以“文字之道”为业的人,比如策划,比如编辑,以为那样便能更加轻松地推开梦想之门。
也曾梦想自己如罗琳般好运,做了个梦,便能文思泉涌,任灵感和思绪在笔尖铺展开来,绵延不绝,井然有序。
03
殊不知,科班出身也好,职业背景也罢,从来都不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啊!至于运气,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一个读中文系的人,他/她可能理论知识丰富得很,旁征博引,博古通今,偶尔丢一个技巧入文,便能让那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大呼好文。可他/她很可能把时间都花在刻意练习之外的事上,直到丧失了基本的专业技能。
一位纸媒编辑,自己写文,也看别人为文。一方面掌握着别人的“生死大权”,难免傲娇,另一方面却过分依赖于主观判断,一直以麻木不仁的心态去面对文字,怎能选出令人满意的文章?又遑论最初的那份观察事物的敏感之心。
至于运气,是该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情还是会因坚持了许久都未被临幸而就此放弃?
不禁感叹:责任感去哪儿了?努力和坚持就那么难吗?你真的甘心未及梦想便已经放弃了自己,错付了光阴吗?
04
想来,专业或职业取向从来都不是培养写作者的必经之路,有时候反而是滋生懒惰的温床,是轻视他人、唯我独尊的所谓倚仗,更是一种牵绊和负累。
与之相应,一颗赤诚的心反而能够为梦想助力。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可一世和没有自知之明,狂妄使人失去理智,偏执使人丧失谦卑,唯有明确自己的缺陷和努力方向,才是不断进取和向上的正途。
就算你此前“一穷二白”,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要知道:所谓的技巧,可以慢慢学,所谓的认可,需要慢慢等。你只管做你自己,其他的,交给时间就好。
05
多少次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我梦里,带来的是美好的遐想:携一支妙笔,在纸间晕染,渐渐生发出一朵小花。即使那花朵不起眼,即使如夕颜般只开一夜,也还是会努力去追寻。
就像这次的简年活动,500字的门槛受众度颇高。可15天的坚守,万人万字的接力,如火如荼地进行书写,是多少人在努力筑梦啊。难吗?似乎并不。可这样的坚持似乎需要些勇气,那不是无知者无畏,不是三级跳的遥不可及,是稍稍努力就能触及的一个高度。
这目标不大不小,却恰逢其时地成就了那些犹疑徘徊者在年初向前迈进的小心思。也正如很多文友所说,这样拒绝诱惑、忙碌中挤时间的年印象最是深刻,而与文字共舞的日子,无疑最是动人,是冬日里的阳光,亦是雾霾中的晴朗。
06
很多人说:写作是一场修行。
我想,过程中纵然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的曲折,也还是要有所经历,方能有所成长的。促成这“成长”的,可能是一句评论,可能是一封拒稿信,更有可能是你重读之时的一份沮丧,无论形式,都磨砺着你脆弱的神经,逼迫着更加强大,学会心平气和,学会柔韧刚强。
纵然未必要经历锥心之痛,却很有可能体会到从思想雏形、到逐步构思、再到渐渐成章、改后焕然一新的模样,这是一次自助完成的思想洗礼,每个人都将在这样的脱胎换骨之后,实现真正意义的成长。
07
从普遍意义上讲,作文之事无论牵涉他人与否,你都该明白:写作之外,做人才是首要。正所谓修身养性,修的是体力,养的是心性。诚如孟子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少不了那股浩然正气。就像我们,写的是文章,功夫却首先要下在文外,最根本的问题一直都在你心里。因此,我始终相信:作文先做人,文品是人品的缩影。
作文和做人通过待人接物、情绪管理、内里性情,无不为你规划着你的“作文人生”。自私的人很难关照他人、关照世界,笔下的文字自然缺少人文关怀;暴怒的人做不到处变不惊,自然只能将文章作文宣泄的工具;而……火热的人必不会待人冰冷,带给我们的当然也是温暖的文字。
或许,每一个爱文字的人经过岁月的打磨,最终的性情都应该是温润如玉的。我们一点点调试着自己的心态,修正着自己的品行,为的是有朝一日能通过坚守,通过努力,打造一块独特的璞玉,也许它并不耀眼,却自带幽微迷人的气息,汩汩地流进了人心。
本文内容纯属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