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读书,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和把大象放冰箱里一样,需要三步。
【1】选书:带上问题
如果你对一本书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原本没有的视野。带着问题看书,如同自愿进入一个迷宫,做一个游戏,自寻乐趣。而如果一个人被逼进入迷宫,一定是焦虑又烦躁。
有了想了解或待解决的问题后,打开一本书,从了解它的框架开始——浏览目录,找到最可能回答你问题的黄金章节,读一读,如果引发了你更大兴趣,或者有让你茅塞顿开的论点,恭喜你找到了一本对的书。
【2】看书:输出式思考。
罗素说,只凭阅读本身并不能提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的价值,也是阅读真正存在的意义。
从头到尾看完一本书,写写读书笔记,翻翻书评,并不是高质量的读书方法。更高效的方法是,输出式思考。
不用等一本书都看完才做输出,可以每看完一章,做3分钟的复述。我自己的方式是,看完一章活动一下身体。在走动兼休息时,用手机录音,把自己看到的重点或者能记住的内容说出来。这时候常常发现自己的逻辑混乱,或者很多精彩的地方记不住,不得不怀疑自己好像金鱼一样的记忆。然后再翻书,重点内容读上一遍,整理一下思维,再次复述。以上,就完成了一次输出过程。看书时想当然的理解,模模糊糊的懂了,都是“幻觉”。输入不是学习,输出式思考才是。
读完一本书后,用一句话表达清楚这本书的主旨。再找3-4个,有亮点的论据来支撑。最后用自己的理解重构这本书,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这是一个发现知识,学习知识,最后得到一个知识晶体的过程,更是一次美妙的脑力体验。
另外推荐:费曼学习法,其原理一样,形式选择适合自己的。
【3】记书:视觉化+联想力
如果你听过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那么就会知道遗忘是常态,被记住是需要下功夫的。
如果你了解大脑的记忆原理是连接,偏好是喜欢图像,那么你就会知道思维导图是最好用的记忆钥匙。
很火的思维导图,爱学习的人都听过。只是太多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过是表格化的目录,也有很多人把读书笔记换成表格形式而已。但这些自欺欺人,换汤不换药,并不是认知和方法升级。真正的思维导图如同一张关于大脑记忆的照片,对着这张照片你可以回忆起当时书中的内容。
一张好的思维导图,有两个重点:视觉化+联想力。
视觉化: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色彩分明。
思维导图一般都是彩色的,这也非常符合大脑的喜好,我们更容易被彩色吸引到注意力,加深印象。其次,利用文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来突出关键词和逻辑关系。最后一个重点是,增加图画记忆效果更好,大脑偏好图像胜过一切。
联想力:旧的知识连接新知识。我们之所以想不起来的原因在于,知识都是孤立的点,需要被激活,而联想力就是一座桥梁,联想的越丰富,越有趣,知识被提取的速度越快。用知识和联想在大脑编织一张网,知识就好像天上掉硬币,联想的网越密越大,能接到的钱就越多。
当看完一本书并画完脑图之后,你就得到这把随时开启记忆大门的钥匙,接下来你还需要6次打开这扇门。这6次开门时间是:
10分钟内——看书同时,做第一次输出。
当天——睡前,给自己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天——刷牙时,回想自己还记得多少。
一周——尝试写点什么。
一个月——变成自己说段子的素材
半年——成为信手拈来的牛逼大神
永远好奇,持续思考,保持联想力,如同玩游戏过关一样拆解征服一本书。这是主动阅读的乐趣,更是高效学习的方法。
祝,读书愉快,成为一个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