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父母之后,才知道“养儿100岁,长忧99”的真实含义。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一个乌龙事件,事后想起来是好笑,但是当时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笑出来。
事情是这样,睡前我家宝贝有听故事的习惯,一天晚上我给ta讲完故事关灯说晚安后,ta握着手告诉我:妈妈我手好疼。
我立刻紧张起来:怎么了?哪里疼告诉妈妈。
ta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里这里这里(三个地方,都是关节处),好疼,动不了了。
我急的掉汗,就担心是生理痛,赶紧边揉边安抚:妈妈揉揉 ,有没有好点?还是很疼?我们上医院看看?
ta说:不去医院,妈妈揉揉。我一边揉一边想,是不是撞到了呢?但是刚刚洗澡没看到哪里伤着了,是不是伤着了看不到呢?
于是我继续询问:是不是撞到哪里了?这样我们要去医院看看。ta继续拒绝去医院。
我突然灵光一闪:你是真的疼,还是假的疼?ta说:假的疼。我听到这句之后,整个人瘫软下来,才发现原来刚刚整个人紧绷着,备战着。
昨天遇到一件事,一个妈妈要求我们删除公众号上的文字,理由是:她当时在讲座上说的时候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转成文字之后,担心别人会带着有色眼光看待她的孩子。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担心。自己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行为,会让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
今天我想说的是,别人如何看待你的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如何看待ta自己。
借用上文妈妈的案例切入,先说说第一部分“别人如何看待你的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
在咨询工作当中,我接触到部分妈妈自带“如果( ),别人会如何看待我的孩子”的信念。这个信念不止出现在孩子身上,这些妈妈除了担心别人如何看待孩子,同时也在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慢慢的,我们会从聊孩子,变成聊自己。担心别人的目光,这是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上多少都会面对的问题,当我们说到“别人的眼光”会发现,这些妈妈虽然也觉得痛苦沉重,但是又无力面对和穿越别人的眼光,自己活在痛苦中,还用这个桎梏去囚禁孩子。
并不是她们不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她们就是活在这样的信念体系里,30多年的人生里只尝试过这一种(在意他人眼光)的活法,她们没办法想象“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的生活是怎样。
因此,咨询中遇到”活在他人眼光“下的妈妈,我会带领妈妈做一些练习,让她们能够逐渐从别人的一举一动中把自己的眼光拿回来,看自己为什么会在意他人的眼光。
再说第二个部分”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如何看待ta自己”。
有一种说法(不记得来自于哪里):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我们要勾画出孩子最美好的未来。
对于这种说法,我只想说:自大。
试想,你从小到大有多少决定是听从父母的?父母希望你学习才艺,有多少是你坚持下来并真心喜欢的?父母希望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多少是你真心愿意而且坚持至今的?父母希望你从事某个行业,有多少是你真心愿意而且坚持从事至今的?父母希望你嫁(娶)某个人,是你真心喜欢而且愿意坚持生活至今的?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多少你是真心认同并且坚持至今不觉得困扰痛苦的?
那么,如果我们坚定的认定“孩子是白纸”这一错误想法,任凭自己用画笔在孩子身上一笔一笔的勾勒,我们如何能够看到孩子本身的才华、天赋?
孩子就像一个宝藏,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们不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发现,反而带着自大的画笔企图改写这个宝藏,兴许就是我们在育儿上犯的最大错误。
所以,有了后半部分“你如何看待你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发现孩子如何看待ta自己的”。
就如上文提到的妈妈,担心自己的一句口误,让自己孩子遭受到任何“不好”的对待——恰好看到了本文的两个观点——外在眼光和原生家庭的影响。
如果足够了解孩子,那么孩子对于口误中的话是否在意,妈妈会十分清楚。即使孩子在意,妈妈也只需要和孩子说明:这是妈妈的看法,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
真正奇怪的不是有不同的看法,而是如此恐惧出现不同的看法,并且要把这个不同消灭。
回到怎么办这个话题。
1.妈妈努力成长,知道焦虑是自己的,不应该转嫁给孩子,或者外界。
2.信任生命,信任孩子的生命,信任成长路上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坏事,都是孩子应该经历的课题,都是生命在教给孩子智慧。
也许大家好奇为什么配图是男性,因为yoyo相信,作为母亲的你,内在也有一股不输男性的坚定力量。愿你我找回这力量,在育儿路上相伴前行。
简信已开通树洞留言~如果大家有话想与yoyo分享,欢迎文末留言或者简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