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粲-李杏梅-第七次作业

原文片段:

为了拿出有说服力的分析性报告,在选择最有效的组织策略之前,要考虑你的受众的可能反应。持接受态度的受众。当你估计你的受众会表示赞同时,采用能够把重心放在结论和对策建议上的结构(直接方式)。对持怀疑态度的受众。当你估计你的受众不同意你的看法甚至有敌意时,采用能够把重心放在支撑你的结论和对策建议的理论依据上的结构(间接方式)。

(要根据受众可能的反应来决定结构是直接方式还是间接方式。)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表达的时候,应该先说事实,还是先说观点? 在向领导汇报或跟人讲道理的时候,是开门见山好,还是娓娓道来好?

二者的区别在于,是结论先行还是观点先行,然后适当举例(直接方式),还是从事实与论据切入,最后引入自己的观点(间接方式)。

多数人会依照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来决定表达的顺序;性子急的就开门见山亮观点;性子慢的,就水到渠成慢慢讲。

还有些人说,不应该依据自己的性格,应该依据受众的性格;如果领导性子急,就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否则就娓娓道来。

强调一下,间接方式的表达,要求在开头的时候受众根本听不出你的观点是什么。等你亮出观点的时候,他们已经跟着你的思路走了很远了。

A1:

        10天前,我去参加了一次小的辩论赛,这次辩论赛是当场给了十几个作为领导者可能需要具有的能力然后让两个组选最重要的能力和最不重要的能力。在讨论阶段,我们先经过组内的讨论分析后得出了组内的一致答案,然后再进行辩论。

        我们组当时选的最不重要的能力是“化解矛盾的能力”,而对方组当时选择的最不重要的能力是“威严感”。辩论的过程中,我们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攻击对方观点不足的地方,而对自己观点并没有给出足够的支撑,导致最后两方都没有被对方说服,反而争得面红耳赤。比如对于对方的“威严感”,我当时问对方,万一我吃硬不吃软怎么办?对于我们的“化解矛盾的能力”,对方问我们,万一我直接领导的人出现矛盾怎么办?

        当我们面对对方不支持的观点时,更多精力应放在给自己观点提供支撑上。

A2:

目标:争辩先说自己观点的支撑

行动:接下来半个月至少两次在与别人讨论问题时,先抛出支撑自己观点的内容,然后再说结论,最后看别人被说服的程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