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了太多酒后失态的人,对于酒真的没有多少好感,但是,很多时候,我也在思考,既然人类发明了酒,并且经过这么多年流传了下来,这酒肯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萨特说:存在即合理嘛!“酒”字和“美”字在一起叫“美酒”,没有听说过“美水”或者“美咖啡”一类的词,这也说明酒存在于人间的独特之处。
首先,喝酒是一种交际与应酬,俞敏洪创办新东方之初,为了摆平困难,请派出所的人喝酒,喝到住院被抢救。我也见过年轻人为了办事情,把自己喝到吐血。
人与人之间交往,刚开始坐一起肯定特别拘谨,如果喝点酒,气氛慢慢就会好点,大家就会放松一点。很多人平时不太喜欢表达,喝酒后话不由自主会多起来。推杯换盏,这样整个饭局就不会陷入尴尬。但是这样的酒容易喝多。酒在这种情况下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我们中国是人情社会,很多事情也是在酒桌上得以解决的。
我有那么几次,架不住别人劝酒,也是好奇,尝试喝酒,喝完后回家,天旋地转,胃里面翻江倒海,整整吐了一晚上,最后实在没办法,干脆在卫生间坐便池子边放了一个小凳子,坐那儿抱着坐便池子便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胃里生疼、浑身发软、头重脚轻,于是发誓:再也不喝酒,以后谁叫我喝酒,我立即拿棍子揍死他。最后得出结论,有些事情是不能随便尝试的。
喝酒的第二种情况,不为应酬,只为高兴,几个知己好友坐一起,大家谁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也不劝酒,这样的酒才会喝的舒心,放心,开心。
就像今天晚上,我们几个邻居、几盘饺子、几个小菜、两瓶小酒,我能喝一杯,那我就喝一杯,剩下一点儿自己感觉喝不进去,也就不喝了而且大家都能理解。那点酒一下肚,我整个紧绷了好几天的神经突然就放松了,身心愉悦。胃里也不难受,头也不疼,喝这样的酒是一种幸运。就是说喝酒喝到微醺应该是一个度。
人类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终会遇到坎坷不平,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需要渡过,高兴的时候喝点酒庆贺一下,悲伤的时候,喝点酒过渡一下,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需要缓冲,而酒,在某些时候可以让我们暂时放下压力、放下思虑,让神经暂时得以片刻休息,第二天,鼓气勇气,继续走下去。也许,这也是很多人爱上喝酒的原因吧。也就是说酒可以暂时麻痹神经、对生活放松警惕。
《红楼梦》里面焦大动辄喝醉,撒泼打滚大家也是知道的,著名的那一段:“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就是焦大酒后骂出来的。我想,大概焦大看着贾家一代不如一代也是非常难过,平时他只是一个下人,不敢言语,只能憋着,是酒让他胆子大了起来。
我看到有个朋友这样说:因为生活中正常的状态是常态,太累。喝完酒可以失态,放松。这是事实。
我一直以来认为,人一定要内心强大,修炼到不需要通过酒精、香烟、甚至是其他看上去像罂粟花一样的东西来获取短暂的喘息。因为,很多东西把握不好,弊大于利。所以我一直非常赞同人要有一个正向的爱好,比如说读书、唱歌、画画、书法、游泳、旅游……这样,在我们实际应对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焦虑、无聊、悲伤或者其他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这些正向的爱好来宣泄,不至于活到惨不忍睹。
有一种情况另当别论,如果能像李白一样酒后做诗、千古绝唱;像王羲之酒后写个千古名作《兰亭集序》,这酒多喝点未尝不可。
大家都熟知唐代大诗人李白非常热爱美酒,他的很多诗词里边都包含有酒,被封为诗仙的李白也属于酒仙之列,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酒,便没有辉煌了中国文学史的诗仙李太白,“李白斗酒诗百篇”便是佐证。李白被称为诗仙,而其诗歌创作和酒有着很大的渊源。
李白的饮酒,体现的是一种带有审美趋向的生命价值,它在追求肉体刺激的同时,还是给人有益的启示,而没有把人带向颓废,这就是李白的酒和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李白的《将进酒》是诗与酒融合一体的杰出代表作。在诗中,李白写出了不同情境下的人与酒的关系:高兴得意时需要酒的助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朋来访需要酒与喜悦的分享:”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激愤尘世时离不开酒的麻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寂寞无言时可与酒神对话:“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穷窘之境离不开酒的宣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此的酒人合一,世间少有。
但像李白这样的酒仙毕竟世界少有,中国地大物博,几千年才出一个李白。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因为喝酒而荒废了一生,毕竟,喝酒这件事情属于中性,把握好了,酒能为你的人生增加色彩,把握不好,被酒淹没了一生,活的浑浑噩噩,终将白来人世间一趟,给身边的人带来无法想像的痛苦。
最后,我说一句估计会令嗜酒如命的人暴跳如雷的话:所有动辄以喝酒来逃避生活压力和焦虑的人,都是孬种。
作者:丁晓莫,一个喜欢读书、写字、画画和思考的餐饮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