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不到四十岁,长得又黑又瘦,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是个很斯文的人,平时乐乐呵呵的,可最近他心里有点烦。
这不,开摩托车不小心碰断了一颗前门牙,也懒得马上去补。有一天,到菜市场去买菜,刚走到一个摊位前,一个二、三十岁的媳妇很热情地打招呼:“大叔,您要点什么?”他抬起头盯着人家看了足足有十秒,然后愤愤的扭头离去,而且从此买菜再也不到那个摊位去。
为什么呢?他一回来就对着我们嚷嚷了:“大叔?怎么不大爷呀?我有这么老吗?”我们都哈哈笑起来,说他是占了便宜又卖乖。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却折射出南方和北方对人称呼的不同。南方和北方除了家族、亲戚关系必须按辈份称呼之外,其它的人与人之间的确有较大差异。
相对来说,北方人可能受封建传统的影响比较深,常常以“老”为尊贵,对人称呼总是尽量往“老”去说,如老爹、老叔、老兄、老姐、老侄等。只要观察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二十岁左右,就称伯、叔、婶、姨之类,再年长一些的,宁肯叫爷爷奶奶也不叫伯伯婶婶,因为这样叫对方会觉得你更尊重他(她)。在同事之中,稍微上点年纪的,大家就都以老张、老王相称,晚辈则多称张叔、王姨之类。那些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大姑娘,虽未结婚,也常常被儿童唤作叔叔阿姨的。
而南方则完全不同,人们喜欢在大众面前显得更年轻,更有活力,所以很少人喜欢被用“老”字来称呼的。对年长的人叫叔叔阿姨也是常态,只不过前面会加上一个“靓”字,如靓姨等。对更年长的最多称作伯伯,几乎没有叫爷爷的。所以有些在北方可以做爷爷的人到了南方被叫做伯伯,就是这个原因。
同龄人之间往往以“阿X”相称,如阿青、阿玲、阿光、阿锋等,有时年龄相差十岁八岁的也这样称呼,没有严格的界线。年轻人之间就更加随意,只要别往老了叫,怎么着都行,有时叫外号也认可。当然,无论老少,叫年轻人多数以“靓仔”、“靓女”称呼,有的三、四十岁了,甚至更老,都可以这样叫,对方绝对不会反感的。
儿童对成年的青年,特别是没结婚的,一律叫哥哥、姐姐,即使成家立业的,宁叫哥哥、姐姐也不会叫叔叔阿姨的,至于叫伯伯更是慎之又慎。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南方人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吧,更加注重外貌形象,女人喜欢别人赞美自己年轻漂亮,男的则喜欢别人称赞自己青春帅气。
到现在你该明白前文中我那位朋友为何这般耿耿于怀了吧?南北文化的差异。在北方该叫叔叔阿姨的却叫成哥哥姐姐,可能会被误为没大没小的。而在南方,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要是被称作阿姨,心里不定怎么恨你呢。
称呼非小事。我们每到一处要多听、多观察,了解当地文化,做到入乡随俗,才能和当地人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