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三年不见的昔日好朋友忽然在微信上戳我。
“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她说啊,毕业后你就好像消失在朋友圈里了一样。
我想知道你过得怎么样,过得好不好。
“成年人的崩溃是无声的。”
其实我不是没发过。996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忙到半夜2点,顶着黑眼圈背着电脑还挂着口罩打车,我拍了一张夜景,配文是:“你见过凌晨两点的成都吗?”
刚上出租车,师傅热心搭话。
“小姑娘,这么晚了,你也在前进啊。”
就这一句话,我一下没绷得住。
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转,说我太累了,我不想前进了啊。
我们戴着口罩在深夜里对视,看师傅的年纪大约60, 今年疫情缘故,他在凌晨两点的马路上开上一个小时,或许我是他的第一单,从公司到家里的距离,也就30块的车费不到。
我恨不得收回刚刚那句话。
我刷新了朋友圈,多了几个安慰的点赞和评论。想到那些在深夜里难以入眠的成年人,或许也听着隔壁小孩的啼哭声,中年夫妻在清算账单,细算这个月还了房贷还能存下多少。
那些和我一起走出公司大门的同龄人,他们的朋友圈干净得一张图片都没有了。
我默默地删了这条朋友圈。
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努力,只是突然就不想发了。
有什么好发的呢?
成年人的生活,哪个不是各有各的痛苦,各有各的琐碎无助。
我们在深夜里痛骂资本家,批判996福报,吐槽导师难缠,埋怨原生家庭。
最后一觉醒来后还是各归各位,继续忙于学业论文 工作 考公 家庭琐碎。
随着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慢慢长大的情况下,我想在朋友圈分享开心的事情时总会反反复复斟酌。
这句话会不会有歧义?
我最近发朋友圈会不会太频繁了?
这张照片看起来会不会像炫耀?
同事们看到不太好吧……
好不容易整理完所有的照片,想好文案想要记录生活时,又辛辛苦苦筛选出一堆不可见的朋友,发送出去后也没有从断断续续的点赞和评论中得到观者反馈来的幸福感,你想朋友们得到你分享来的双份快乐。
可或许有些人只会隔着屏幕揣测你的初衷是分享还是炫耀,把你的朋友圈当做下饭菜分享给其他人看。
笑着说,“你看这傻逼”。
转发推文是标题党,做微商是收智商税,发旅游照是炫富装逼,发对象合照是秀恩爱虐狗,发时事热点是跟风,深夜吐槽就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在这些人眼里,我们在他的朋友圈里呼吸都是错误的。
不想成为“最讨厌的朋友圈”话题里的典型例子,最后,只好悻悻删掉。
但最后,我还是打开了自己的朋友圈,关闭了仅三天可见。
那些一杯奶茶就能消化的负面情绪,和那些酷得不能复刻的美好片刻,都有人翘首以盼地等你分享。如果你本就是个乐于分享的人,不必克制自己发朋友圈的频率,观者自有观者的体会,毕竟人生苦短,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什么不好。
分享是自由,沉默也是自由。
而那些每天总是讨厌各类朋友圈的,才是最该戒掉朋友圈的人。